1.初任隊長卻遭空前挫敗
2013年,郎平教練重掌中國女排教鞭,將隊長的重任交給年僅22歲的惠若琪。郎平看重的不僅是惠若琪全面的技術,還有其頑強的比賽作風。然而,初任隊長的惠若琪卻遭受職業生涯空前挫敗,不僅其球隊中的核心位置逐漸被朱婷替代,而且在當年最重要的亞洲錦標賽上,惠若琪並未發揮出隊長的核心作用,沒能在四強賽和三四名之爭中帶領全隊走出困境。這場挫敗讓惠若琪充分意識到自身與球隊核心之間的差距,也讓她真正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從球隊的進攻核心轉為後排保障型主攻手。
2.巔峰狀態卻臨陣退賽
2015年,中國女排通過世界杯前一系列的賽事鞏固了自己世界一流強隊的位置。由於當時世界第一的巴西女排並未參加世界杯,而中國女排又在之前的世界女排大獎賽香港站上擊敗美國隊,因此中國女排的奪冠前景被一致看好。然而,就在球隊即將出發前往日本比賽之前,隊長惠若琪出現了心動過速的問題,不得不在自己巔峰狀態下退出國家隊,遺憾地與世界冠軍擦肩而過。
3.狀態低迷屢遭質疑
里約奧運會小組賽,賽前被外界看好的中國女排發揮不佳,沉重的心理壓力讓中國女排接連負於荷蘭隊、塞爾維亞隊和美國隊,而作為球隊精神領袖的惠若琪狀態低迷,屢屢進攻受阻。當球隊處於不利時刻,惠若琪替補上場多次出現發球和一傳失誤,不少球迷在社交媒體上指責惠若琪的低迷狀態,甚至質疑惠若琪不應進入奧運12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