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韓國前鋒孫興民(右)算是目前最耀眼的亞洲球員
按照預計,新增的16隊之中,亞洲、非洲和中北美洲合共佔了11隊,即接近七成,但這三個洲份的足球各自有重大不足之處,莫說是九年時間,甚至是未來的十多二十年,亦未必追得上頂級水平。
一些講求靈巧的球類運動,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壁球等,亞洲人佔盡上風,但說到對體格方面有高要求的球類則相當吃虧,足球固然是其中之一。多年來絕少亞洲球員能打上世界一線,日本國腳本田圭佑和長友佑都早兩年在意大利還算有聲有色,但現在幾乎無影無蹤,即使香川真司亦無復他首次效力多蒙特時之勇;韓國前鋒孫興民算是目前最耀眼的亞洲球員,但他在熱刺也只徘徊在正選與後備之間。此刻來說,亞洲球員在世界球壇還是市場價值多於一切。
相比亞洲球員,非洲人的體質無疑較勝一籌,亦不斷出現頂級球員,例如杜奧巴、伊度奧、耶耶托尼、奧巴美揚以至利物浦新貴沙迪奧文尼,但非洲球隊的致命傷就是個人能力有餘、整體戰略不足。大家可見他們大多着重個人英雄主義,踢法卻多是雜亂無章,一味盲衝莽撞,成為他們與歐美球隊的分野,看來要非洲球隊有效執行戰術部署,仍需漫長時間教育。
至於中北美洲,最大問題便是足球往往並非最熱門的運動,因而妨礙了發展。美國可說「表表者」,雖然1994年曾主辦世界杯,美職聯賽規模亦日漸膨脹,但似乎仍未能超越美式足球、NBA、冰上曲棍球等項目,近年國家隊表現更有倒退跡象。另一北美大國加拿大更是「黃腫腳、不消提」。
三大洲「老大難」的問題,草草擴軍只是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