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體育 > 正文

女排精神激盪中國力量/姚友明 徐 徵

時間:2016-12-13 03:16:12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女排奪2016年里約奧運冠軍,圖為隊員在頒獎儀式後合影/新華社

  今年北京時間的8月21日,相信對很多國人而言都是難以忘懷的一天。在「鐵榔頭」的帶領下,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決賽中3:1力克塞爾維亞隊,繼1984年和2004年後第三次站上奧運會最高領獎台。女排姑娘們將為國爭光、頑強拚搏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人們不禁感慨,上世紀80年代那支帶給人們精神源動力的隊伍又回來了。

  國人對女排熱愛沒有變

  時代在變,國人對女排的熱愛沒有變:21日上午很多人守候在電視機、電腦和手機屏幕前關心着里約的賽況,女排獲勝後,人們紛紛通過微信朋友圈和各類社交網絡為姑娘們點讚、叫好,這與當年為觀看女排比賽萬人空巷的盛景如出一轍。

  隊員換了一波又一波,球隊的戰績也幾經浮沉,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竭盡全力、拚搏到底的「女排精神」內涵沒有丟,及時總結經驗、沉着應對困局的處事方法沒有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那場劃時代的體育賽事,讓30多年前的年輕一代立下報國之志。他們伴着改革開放度過成長期,同中國女排一樣,他們開始通過表現個性和內心讓整個世界刮目相看,開始在城市拚搏中獲得自己的位置。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說,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在里約奧運會上,當羽毛球、體操和射擊等項目遇到困難時,當三大球項目萬馬齊喑時,慶幸的是我們仍有中國女排振聾發聵般地登高一呼。作為三大球「王牌軍」和中國軍團團體項目的脊樑,女排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歷經歲月毫不褪色。

  「我覺得女排精神就是一種團隊精神,特別是遇到困難、不順的時候永不放棄,我覺得就是這種精神。哪怕我輸給你,但是我也要把我的水準打出來,永遠不放棄。」郎平曾說。創業易守成難,與32年前她以隊員身份拿到奧運金牌相比,這次征服世界的旅程更為不易且更加珍貴。

  傳承和發展創新不可少

  中國女排精神得到傳承和發展,創新和改革必不可少。熟悉排球領域的人都知道,三年前郎平接手時的女排沒有防守、移動和串聯。正是郎平的「大國家隊」理念,讓朱婷、袁心玥和楊方旭等新人層出不窮,板櫈深度和攻守平衡讓中國隊避免了「卡輪」風險,即使處於全線被動之際,球隊也能通過「三點換兩人」、「兩點換三點」等變招屢屢絕境逢生。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面對「L」形經濟走勢,不管是宏觀政策取向,還是微觀應對,也應該向女排學習,保持必要的定力。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從來都是改革發展的大敵。「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在這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只有充滿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扎實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才能積小勝為大勝,圖近功至恆遠。

  不要因為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我們為什麼要出發。32年來,女排精神其實從未離開,經過2016年,它已經成為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成為身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百姓一以貫之的行為準則。

  告別里約,走入下一個奧運備戰周期,女排精神已不僅是中華體育精神的高度凝練,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女排精神已經超越體育層面,成為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日報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