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體育 > 正文

餸汁撈飯/黃秀蓮

時間:2016-09-18 03:15:42來源:大公網

  街市裏有一家小店,售賣有機農場的出產,農場雞是頗有名氣的品牌了,還有豬肉、蔬菜、雞蛋、蜂蜜、豆漿等,更有餸包和熱騰騰的飯盒。食材、半製成品、熟食,色色具備,復加上流行的健康概念;小店做生意,手法靈活,一派香港作風。

  我買了南瓜排骨回家清蒸,味道頗好,不知為何,忽然動念,想用餸汁撈飯,便順手就把碟子微微提起,讓餸汁傾往一邊,用調羹來勺;卻又轉念一想,餸汁一定多鹽多油,還是免了。

  哎,剛才用調羹來舀餸汁的動作,因何那麼熟悉,好像這動作已做了好多遍似的,又似在重複什麼,呀,這動作儼如蒙太奇,把我帶回兒時─餸汁撈飯,當年幾乎餐餐如是。

  那時家常餸菜,好像總是那三四味:蒜頭豉汁排骨、蒸水蛋、蒸鯇魚、炒豆芽、牛肉炒豆角;過年過節,可能有豉油雞可吃。清茶淡飯,是飯桌上的主調。挑肥揀瘦,我們那年代的孩子,好像無此習慣。

  餸菜上桌,總是不假思索,就忙忙用餸汁來撈飯。白飯給色濃味香的餸汁澆過,分外香甜,胃口也大開。餸汁是催化劑,提振了食慾,孩子的味蕾發達,吃什麼也起勁。那時家家戶戶都孩子多,餸菜老是很快就一掃而空,幸而憑一兩勺餸汁,已經可吃大半碗白飯。這樣一頓飯,不覺苦澀,反覺滿腹飽足。

  廣東俗話就有這麼一句:「連汁都撈埋!」暗喻半點也不放過,背後微微有諷刺之意,不過這點已經是題外話了。餸汁味道鹹鹹的,確實解決了餸菜不足的苦惱。說實話,餸菜不足,可能是餸汁撈飯的真正理由。「連汁都撈埋!」的確是窮家孩子的集體回憶。

  我兒時吃飯很愛用餸汁來撈飯,餸汁味濃,最宜拌飯。餸汁是精華,把那味餸的香味凝聚,然後護城河似的在碟子上流淌。餸汁之味,肯定特別鹹,鈉超標了,然而,白飯淡然味寡,與餸汁正好中和,互補長短,鹹淡配合。眼前本來並不豐富的膳食,只要用調羹來勺餸汁,一下子,減了愁,添了樂。

  我們的童年,就是這樣餸汁撈飯,吃得津津有味,一路走來,漸漸長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