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羋月傳》演繹戰國時期秦國的後宮風雲 無綫電視供圖
宮鬥劇,一字記之曰「鬥」,後宮陰謀,人性交鋒,波譎雲詭,女主角從底層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個中精彩令觀眾欲罷不能。相比較其他類型電視劇,宮鬥劇堪稱內地與香港電視劇界的長青樹,從鼻祖、香港無綫製作的《金枝慾孽》開始,到同是無綫的《宮心計》,到內地製作的《甄嬛傳》、《武則天》,再到現正在無綫電視J5播出的內地劇《羋月傳》,縱使套路相近,觀眾熱情不減,《羋月傳》去年在內地播出時曾於網絡平台創下二百億的點擊量。/劉韌之
俗語有雲,三個女人一台戲,而宮鬥劇則是以古代後宮為背景,刻▉畫一/劃一(一致)▉群女人,自然會產生更多的戲劇衝突。後宮佳麗不可以走出宮門,圍繞着一個人──皇帝,或喜或悲,爭權爭寵,鬥陰鬥狠。曾有評論人撰文指宮鬥劇的風靡,在於很多女性煲劇人骨子裏仍有男尊女卑的觀念,認可古代「夫為妻綱」的封建理念。筆者則認為,觀眾愛看宮鬥劇,只是因為好看,此類電視劇將權力、美色、陰謀論、厚黑學、兒女情長等元素調和在一起,足以強化戲劇張力,令劇情更加跌宕起伏,觀眾看得過癮實乃情理之中。
此類電視劇雖是發生在一個確定朝代,卻有些戲說成分,並不是歷史人物傳記,且有一個放諸多部劇而皆準的人物設定─女主角從一無所有的人生低谷,一路披荊斬棘,到達權力的頂峰。如《羋月傳》女主角羋月,本為楚國公主,出生時就遇到了死亡威脅,幼年喪父喪母,在楚國備受摧殘,去到秦國,也多次面臨生死關頭,最終,卻能以一手爛牌逆轉命運軌跡。這種設定,雖是套路,卻屢試不爽,因為有什麼能比得上看一個小人物的發跡史更令人心情澎湃呢?
引職場人共鳴
筆者有一位女性好友,即為宮鬥劇愛好者,連煲《甄嬛傳》多次不倦,她告訴筆者:「對於生活在『叢林法則』的都市人,《甄嬛傳》同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一樣可以給人以代入感,後宮女人的生活固然遠離今人,但她們永不言棄,好似玩『大富翁』般,成為人生贏家擁有一切,即使其中的部分是『得非所願』,也已讓人羨慕。」此外,她特別有感於甄嬛後期性格的轉變,因為都是被渣男逼迫出來的。想來也是,現實中誰沒有被辜負過呢?
除卻愛情心理的共鳴,後宮的鬥爭情況,就被很多觀眾認為像極了現代的辦公室政治,更有觀眾將甄嬛一步步登上太后之位的過程,形容成是一個職場菜鳥過五關斬六將,成為老闆眼前的紅人的故事。在這些觀眾眼中,辦公室儼如古代宮廷,因為都要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爭取有限的資源,觀眾看時產生共鳴也是意料中事。不過,如果將其中以暴制暴、不論善惡的鬥爭思想,真正付諸實現,自然是萬萬要不得!
觀眾熱捧宮鬥劇,還在於劇中呈現出的錯綜複雜的人性讓人目不暇給:她們游離在善惡之間,在後宮浸淫得久了,再善良的女子也會被扭曲成一個以暴制暴的狠辣角色,諸如《萬凰之王》的伊蘭、《甄嬛傳》的甄嬛、《武則天》的徐慧、《羋月傳》的羋姝。當中以羋姝最為典型,羋姝原本非常疼惜妹妹羋月,甚至可以為其犧牲性命,卻在進入秦宮、與羋月同侍一夫後,不斷設計陷害羋月,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後宮諸人各有慾望,或為保護一家平安而鬥,或為得到帝王專寵而鬥,或為擁有權力而鬥,鬥爭過程,不擇手段。然而各劇套路類似,比如忌恨一位妃子有孕,即害她跌倒、或者下墮胎藥,再者是殺死母親,將孩子據為己有。她們亦要有所犧牲,正面人物以羋月為例,也要為了大業而犧牲愛情,為了阻止秦國分裂不惜手刃愛人義渠王,更因此將自己鎖在宮殿裏,不吃不喝達三日之久;反面人物以《甄嬛傳》裏的華妃為例,為獲得帝王之愛而瘋癲,乃至喪失本性。
格局由小變大
隨着時間的推移,宮鬥劇的鬥爭橋段及套路雖未有變化,但格局卻是由小變大,可以令女人之間鬥爭的事情越來越多,小到家族的榮辱,大到國與國之間的衝突。這一變化,使得宮鬥題材電視劇更為複雜,劇中人物的人性更是受到多重考驗,亦是此類電視劇常演常新的關鍵。
二○○四年,香港無綫電視播出《金枝慾孽》,即便與史實無關,且劇中的場景多為室內,卻沒有影響這部劇的大受歡迎,原因在於導演和編劇精心炮製戲劇結構,情節事件環環相扣,每一集都是高潮迭起,人物遭遇險象環生,主人公性格發展線描述細膩,都令到這部劇成為一個在小格局中獲得大成功的典範。與之相較,二○一一年內地出品、鄭曉龍執導的《甄嬛傳》則將後宮榮辱與朝臣浮沉拴在了一起,例如劇中的華妃得寵,皆因她的兄長是年羹堯,倒台也是因為年羹堯對雍正皇帝出言不遜;又如安陵容從入宮開始就備受冷落,甚至連皇帝賜予的封號都是以鳥命名─「鸝妃」,透着一種不尊重,則是由於她的父親只是一位小小的縣丞。將朝堂起伏與後宮存亡結合在一起,令《甄嬛傳》的格局從單純的後宮爭寵演變成為後宮加上朝臣的雙重博弈。
現正在無綫J5播出的《羋月傳》,原劇洋洋灑灑八十一集,宮鬥部分是全劇前六十集的核心,與《金枝慾孽》和《甄嬛傳》不同的是,《羋月傳》將後宮間的內鬥延伸至國與國之間的角力,哪一位后妃得寵,其母國就不會受到傷害,例如秦王後宮羋月和羋姝屬於楚國,羋姝被立為后後,曾有一次寧願冒着被秦王厭惡的風險幫母國講話;秦王另一後宮魏琰出身魏國,心心念念兒子嬴華繼承王位,也是為了可以讓魏國受惠;魏國為了討好楚國,實現合縱連橫,獻上美人,令到後宮鬥爭跟國與國之間的爭鬥結合在一起。
女性無自主權
此外,此類電視劇的女主角背後總少不了默默為之付出的男性,諸如武媚娘背後的李牧,甄嬛背後的果郡王,羋月背後更有黃歇、秦王嬴駟、義渠王三位男人助她成功,尤其是黃歇對羋月的告白:「我怕我不能救你,不能為你遮風避雨,如果你沒了雙腳,我替你照顧弟弟,我來洗衣做飯。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境,你在我心裏都是貌美如花。」他們痴心專情,不計回報為女主角付出,自然令女觀眾們心嚮往之。
宮鬥劇裏的女人,沒有自主權,她們的命運被掌握在皇帝手裏,靠着自己的容顏為自己賺取成功籌碼,本以為這一情況會在《羋月傳》裏有所不同,遺憾的是,這部講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太后的電視劇,還是逃不過父權社會對於一個執政女性的蒼白設想,表面上看,羋月愛慕的三個男人都是其成就霸業的踏腳石,事實上她依然需要依附愛情才能獲得他們的保駕護航。這令筆者想到二○一三年韓國MBC電視台播出的宮鬥劇《奇皇后》,裏面的女主角奇皇后教皇帝騎馬射箭、習文練字,還助他打敗把持朝政的大丞相,令其擁有真正的皇權,這樣的女性豈不是更有魅力?
宮鬥劇之所以如此受落,是因為它呈現了一個微型的社會,裏面的人身不由己,追名逐利,到頭來,才發現一切都是鏡花水月、天邊浮雲,這也是宮鬥劇留給觀眾的啟示。如今,由霍建華、周迅主演的清朝宮鬥劇《如懿傳》正在拍攝當中,至於帶來的是套路還是驚喜,就需要煲劇人拭目以待了。宮鬥劇好看,可以當做一種消閒選擇,卻不可以沉迷,現實畢竟不是宮廷,人們還是應該多些赤子之心,少點爾虞我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