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談
奧運
羽毛球女雙項目是中國羽毛球的絕對強項,自從1996年葛菲/顧俊摘得奧運會金牌後,中國女雙從未將這枚金牌拱手相讓,甚至還曾經在悉尼奧運上包攬前三名。然而,在里約奧運羽球女雙準決賽上,于洋/唐淵渟以局數1:2惜敗丹麥強手佩蒂森/卡米拉,中國女雙首次無緣奧運決賽。雖然賽前對結果有所預料,但當20年打下的江山在頃刻間土崩瓦解時,還是讓國人難以接受。
頻換搭檔致配合混亂
中國羽球女雙在這個奧運周期內頻繁更換搭檔,先後出現馬晉/唐淵渟、鍾倩欣/包宜鑫、包宜鑫/湯金華、于洋/唐淵渟、陳清晨/唐淵渟等多對組合,陣容搭配一直沒有穩定下來。2013年至2015年幾屆世錦賽上,中國女雙雖然全部收穫冠軍,但主要依靠于洋/王曉理、田卿/趙芸蕾等上個周期確定的老將組合,年輕選手並沒有太亮眼的表現。隨着王曉理因傷退役、老將趙芸蕾身兼混雙和女雙兩項,體能和精力難以保證,中國女雙昔日黃金組合優勢不再。隨後女雙組教練員開始頻繁嘗試各種組合,但收效並不明顯,直到奧運積分賽開始才確定於洋/唐淵渟組合。今年五月的優霸杯本是中國女雙檢驗球員的重要舞台,但由於于洋狀態不佳,改由唐淵渟和小將陳清晨臨時搭檔,真正的奧運組合于洋/唐淵渟卻沒有經歷大賽的考驗。
小將唐淵渟里約奧運發揮並不理想,與大家的期望值有很大的差距。不僅進攻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而且防守端漏洞明顯,只會挑後場不會擋網,無法創造太多防守反擊的機會。準決賽上,丹麥組合一直死死抓住唐淵渟的防守漏洞窮追猛打,致其屢屢失分陷入崩潰境地。年輕小將大賽發揮失常可以理解,而且唐淵渟同樣受腰傷困擾影響了狀態,但必須指出其在賽前訓練中並沒有真正解決防守差的老毛病,自身技術粗糙的問題在強手面前暴露無遺。
賽前對局勢估計不足
其實運動員在比賽中已經拚盡全力,不應將失利的全部原因都由隊員「埋單」,教練組應對整個奧運周期女雙組的失利作深刻反思。在奧運周期開始的時候,中國教練組顯然對於局勢估計不足,沒有料想到老隊員傷病的隱患,也忽視了對年輕隊員的培養。此外,中國組合的技戰術打法沒有太多創新,仍然按照原先的戰術套路,日本、韓國、丹麥等組合能力的提升,大大縮小了與中國組合的差距。有意思的是,國羽教練員似乎都是之前國羽退役的球員,這些球員在擔任國羽教練這一主要位置前並沒有什麼執教經歷,第一次執教竟然就是肩負國家隊的重任。我們並不質疑這些年輕教練員對羽球的理解,畢竟他們都曾是叱吒世界羽壇的名將,但一名優秀運動員並不等於就是優秀教練員,如果沒有長期對於這項運動的琢磨和理解,一名退役運動員很難成長為真正優秀的教練員。更嚴重的問題是國羽教練選拔十分隨意,沒有將教練執教經驗看作選拔教練的重要條件。
任何比賽的失利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不應以一次比賽的失利否定運動員的全部努力,但對於這場20年一遇的慘敗,國羽全隊必須進行深刻反思,並能在未來有行之有效的改變,重新開創國羽女雙的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