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賽程過半,美國牢牢佔據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位,隨着英國的異軍突起,中美獎牌榜榜首之爭已演變為中英「榜眼」之爭。
截至北京時間16日10時30分,美國以26金總數74枚居獎牌榜第一位,英國16金總數41枚居次席,中國15金總數46枚居第三。
奧運榜歷來備受關注。由於大面積禁賽,俄羅斯奪金實力遭到削弱。頭名之爭,自然落在中美之間。孰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英國躍居「琅琊榜」第二位,中英之爭已不可避免。
美國基礎大項仍展示強勢
出現這樣的被動局面,一是美國實力強大,他國難以匹敵。美國之所以能夠長期佔據奧運金牌榜榜首,主要原因就是其基礎大項以及球類運動非常強勢。比如游泳、田徑以及男女籃「夢之隊」。
二是中國前半程發揮欠佳。中國軍團遭遇奧運史上第二次首日無金,此後又遭「無金日」、喪失多個奪金點,直接導致排名下降。在奪金點集中的前半程,一批明星老將紛紛折戟,如四朝元老陳穎、兩屆奧運會冠軍郭文珺、中國代表團旗手雷聲、已獲奧運兩連冠的秦凱、「蹦床公主」何雯娜等。同時,新星寧澤濤等遭遇滑鐵盧,不一而足。
三是英國的冒尖,雅典奧運會時英國以9金30總排名第十位,北京奧運會時以19金47總晉升第四位,家門口作戰的倫敦奧運會,更是擠掉俄羅斯,以29金65總穩居第三位。此消彼長。從某種意義上說,三足鼎立之一的俄羅斯隊元氣大傷,就意味着中美俄傳統格局被打破,從而變為中英之爭的註腳。
中英之爭,對觀眾來說意味着比賽更精彩。體育運動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的未知,正因如此才讓競賽本身充滿懸念和期待。里約奧運前半程,中國軍團除在乒乓球、跳水等傳統優勢項目上一騎絕塵外,其他幾塊金牌都拿得不易。奪金過程越曲折,競賽就越激烈。
中國金牌減少惟增添含量
中英之爭,並不代表着中國代表團的「退步」。目前看金牌數低於預期,但每枚獎牌都分量十足。舉重賽場,龍清泉和鄧薇分別打破世界紀錄奪冠,宮金傑/鍾天使為中國自行車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孫楊獲得男子200米自由泳金牌,進一步擴大了他在男子自由泳領域的「領地」。徐嘉余獲得男子100米仰泳銀牌、男子柔道90公斤級和賽艇女子單人雙槳銅牌,都是中國在該項目上的首枚奧運獎牌。
儘管出現了中英之爭的局面,但中國未來仍有希望與美國爭雄。中國在最近四屆奧運會都處於獎牌榜第一集團,未來也將穩居第一集團。假設運動稟賦是隨機分布的,那麼人口越多,擁有的潛在天才稟賦越多。
作為第一人口大國,中國仍具有他國無法比擬的優勢。美國的運動天才能被挖掘出來,不僅要有稟賦,而且要有家庭財力支撐。在選手還沒有出成績出名之前,運動員只能靠自給。中國的「舉國體制」雖飽受爭議,卻彌補了貧困「特長生」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足。
儘管出現了中英之爭的局面,但本屆奧運會無疑是中國觀眾最歡樂的一屆奧運會。不管是傅園慧的「洪荒之力」,還是乒乓繼續壟斷金牌,獎牌顏色和數字已不重要,選手及觀眾學會了享受奧運、享受比賽,這是比金牌更寶貴的收穫。
(中新社里約熱內盧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