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馬拉簡拿區,大街小巷、四周牆壁都有大量塗鴉/大公報特派記者李華安攝
來到里約熱內盧接近兩個星期,對各項目場館位置已可說是瞭如指掌,新市鎮巴哈區坐擁奧林匹克公園及里約會展中心兩大賽場,雖說治安、交通等配套理想,但就少了一份當地文化的味道。近日難得來到馬拉簡拿區附近的街道上走,卻發現大街小巷、四周牆壁、工廈圍牆甚至店舖門外的大閘都有大量塗鴉,巴西政府在2009年實施塗鴉合法化之後,塗鴉便成了基層市民控訴政府的最佳方法。
巴西人娛樂不多,單計巴哈區而言,整個市區只有一間大型戲院,收費亦相當昂貴,對基層市民來說,最佳娛樂便是塗鴉。巴西的街頭藝術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盛行,直至2009年,巴西政府決定將街頭藝術合法化,前提是要獲得不動產持有人允許,更不能在受保護的公共財產上塗鴉。此例一出,令巴西頓時成為「塗鴉天堂」。在馬拉簡拿區,幾乎每隔兩至三幢建築便有一幅大型塗鴉,大部分皆是向政府作出控訴。
奧運「人緣」比世杯好
兩年前的巴西世界杯,有指巴西政府耗費過大,以150億美元興建並翻新各個場館之用,當時市民正是用大量塗鴉作出控訴,部分作品在足球聖殿馬拉簡拿球場附近依然存在。不過,看來本屆奧運的「人緣」比當年世杯要好得多,有巴西藝術家更在奧林匹克大道上製作一幅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塗鴉,令人驚嘆。
【里約熱內盧十五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