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歐國杯筆者一直看好德國隊奪冠,無奈於準決賽被主辦國法國清脆地淘汰,儘管德國隊擁有先進的理念和踢法,但球員不在狀態高峰削弱了執行力,也缺乏能單騎救主的球星,在缺星缺態下而無緣冠軍。
個人對德國隊的欣賞,在於其整體的踢法:進攻上,球員互相支援,也會不斷走位,再產生空間予其他隊友,而每次進攻時闖入禁區叩關的也不止前鋒一人,還包括後上的中場球員,令到對方經常不能看管全部進攻的球員。另外,德國隊進攻球員沒有固定位置,相對來說,陣式對德國隊的意義不大,就像對意大利比賽的,我只看到很清晰的三名中堅布防,361、352或343陣式,隨?球員的跑動而不停改變。筆者曾參與國際性的技術交流,討論未來可能出現一種新的陣式「46」,甚至「28」,意味?前半場的球員位置是不會固定並不斷流動。個人覺得,德國隊的進攻模式已較接近這種概念,陣式只代表一堆數字。
不過,再多理念和先進踢法,也需要看球員的執行力。今年歐國杯,筆者覺得德國球員無論生理上及心理上並不在最高峰。雖然控球率偏高,但卻有不少無壓力的傳球失誤,防守上,一對一對抗、搶截上也看到球員腳步不夠爽。另外,德國隊雖整體實力平均,卻欠缺一名憑個人之力改變賽果、如C朗,基沙文等的星級球員,湯瑪士梅拿的入球荒,亦顯示其未有單天保至尊的能力。因此,現代足球注重整體戰術的同時,超卓的個人能力仍然有其重要性。在一般青訓上,並不應只?眼「整體」,應更加?重發掘和培養「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