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ONIQ純電動車的車尾造型採用傾斜線條,以獲得只有0.24的風阻系數
儘管特區政府在電動車政策方面唱慢板,但車廠在這方面的發展依然積極進取,踏入2018年,來自韓國的「現代」(HYUNDAI)車廠就率先為港人帶來了第一款純電動五門房車──IONIQ EV,在沒有首次登記稅優惠的情況下,售價只需30萬元就有交易,比市面上同級電動房車都便宜,剔除充電設施的限制因素,可以說為電動房車普及化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鄧世傑 文、圖
最近坊間出現了不少批評聲音,認為特區政府在推動汽車電動化的步伐與人們的期望存在很大落差,其中最為人詬病者,莫過於在去年取消了電動汽車的首次登記稅優惠,以致有意加入電動車行列的車主因為車價太高而卻步,依然選擇購買傳統燃油汽車,令空氣污染的情況無法改善;其次,政府充電設施完全落後於需求也打擊了人們購買電動車的意欲。
其實,電動車已經是全球運輸發展的一個不可抗拒潮流,根據各大車廠制訂的計劃,在未來五至二十年內,將會完全停止生產燃油引擎汽車,取而代之的,就是零排放的純電動車,意味着在最遲2040年之後,市面上所有售賣的汽車都會是電力驅動,假如特區政府的負責官員仍不急起直追的話,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又會因為補給設施無法滿足社會需求而產生另一股社會矛盾,後果將難以收拾。
故障減少 維修簡單
很多讀者都可能有同樣一個問題:電動車的操作方式會否有別於傳統燃油汽車?筆者可以肯定地告訴各位,兩者其實並無分別,因為除了動力來源不同之外,電動車的車廂布局與操控模式都盡量保持了傳統汽車的設計,使駕駛者不用重新適應就能夠駕馭自如。那麼,電動車除了不排放污染物之外,還有什麼好處?以筆者的經驗,其中之一就是大幅節省燃油開支,以現時香港電力收費計算,電動車每行駛一公里的成本只是0.15元至0.2元之間,也就是說,假設閣下每日都行駛100公里,所需電費也只是15至20元,簡直是平過搭巴士!另外,電動車由於沒有內燃機,也沒有波箱(或者只有簡單的單速波箱),只有電池與馬達,所以出現故障的機會率就明顯減少,而即使出現問題,維修起來也簡單得多。
如果大家有意加入電動車大家庭的話,建議大家在買車前先留意以下三點:(1)車輛所使用電池的續航能力。以現時坊間電池技術而言,用於私家車的電池每次充電之後的持續行駛里程會在200至300公里之間,但香港路況複雜,將這個數字打八折最保險,而IONIQ EV的廠方公布續航能力為280公里,8折後仍有224公里,加上落斜和減速時有自動向電池充電功能,足夠最少使用兩日才需要再次充電;(2)電池的充電時間長短是否合理?現時的電動汽車充電模式都具備慢充、中充和快充三動模式,其中慢充是指使用家用的220V插頭,需要持續12小時以上才能充電至100%,至於中充和快充模式,都需要在停車場的充電站進行,前者一般四小時可以充電80%,後者則只需20至30分鐘就能夠將電池充滿(視乎充電設施所提供的電量是50kw還是100kw),而IONIQ EV在這方面完全符合以上標準;(3)代理商對電池所提供的保養期有多長?以今天的電池壽命來說,大概可以用上8至10年(視乎充電次數是否頻密而定),如果代理商的保養時間少於8年的話,表示廠方對所使用的電池也缺乏信心,用家可能會因為更換新電池而蒙受巨大損失,而IONIQ EV的電池保養期為8年,各位大可放心。
電池有自動回充功能
為了測試IONIQ EV的實際行車表現,筆者選擇了又斜又多彎的荃錦公路作為試車路線,從葵涌維修中心以充滿電的狀態出發,直驅大帽山山頂,再取道呈祥道及龍翔道前往九龍灣陳列室,全程50多公里,總耗電量竟然不到十分一,實在教人有點兒意外;此外,雖然這輛電動車的總重量達1880kg,但起動與加速都比想像中為佳,尤其是攀爬大帽山的過程,其扭力表現簡直可以媲美傳統的2.5公升引擎汽車,上斜隨時70公里毫無難度,至於入彎和出彎也非常靈活,憑着四條「米芝蓮」205/55R16輪胎,穩定性無可置疑,而且馬達運作時異常寧靜,這可能是駕駛者需要重新適應的地方。下斜時,筆者利用軚盤撥片選擇Recharge模式,車輛慣性加速即被鎖定,不單不會出現越溜越快的危險情況,而且還可以即時透過減速將產生的再生能源不絕向電池回充,做到一邊行車、一邊充電的效果,這個充電過程可以從LED儀表的圖案清楚展示,至大帽山山腳時,先前爬山所消耗的電量幾乎全數獲得補充,這正是電動車另一項往往被人忽略的優點。
儘管車價大眾化,但IONIQ EV的設備一點也不會將貨就價,諸如日間行車燈、電動天窗、自動恆溫空調系統、冷暖調節前座椅、六喇叭音響系統、五吋輕觸式多功能屏幕、七個安全氣囊、後視泊車鏡頭、免匙啟動系統、手機無線充電、盲點監察系統、行車線保持輔助系統、定速巡航系統、胎壓監察系統、斜坡起動防溜系統和電子手掣等,都有優秀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