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施政報告首次明確提出推動航天科技發展、支持太空經濟,配合國家將商業航天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部署,並安排逾1億港元專項資助覆蓋6所高校。蘇萌表示,港大實驗室也獲得其中三分之一的支持,希望能建立起太空探索基礎研究與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橋樑。
簡化牌照申請 壯大低軌衛星產業
蘇萌表示,內地與香港聯手發展商業航天,也就是新太空經濟,可以發揮各自優勢相互賦能。香港優勢在於國際化營商環境與法律體系完善,作為自貿港可降低內地企業出海合規成本,並計劃簡化低軌衛星牌照申請,吸引全球商業航天企業布局。香港科研與人才基礎雄厚,科研成果可快速轉化,如月面機器人技術可衍生應用於商業月球探測或太空旅遊設備。
在制度與金融層面,香港可以聯合內地金融機構探索符合國際規則的商業航天投融資模式,為衛星研發、火箭發射等高投入項目提供風險投資、上市融資等多元渠道。同時,憑藉專業會計、法律等高端服務業,為兩地合作項目提供全鏈條配套支持。
此外,雙方可聯合拓展航天新業態。蘇萌認為,可以結合香港旅遊服務優勢與內地航天發射資源,開發發射觀禮、航天科普研學等文旅產品。同時合作開展商業衛星數據服務,為大灣區乃至全球的智慧城市、精準農業、災害預警等領域提供高價值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