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台灣 > 正文

如何評價漢武帝?

時間:2017-01-20 03:16:09來源:大公網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如果說哪一段歷史最能代表鼎盛的中國,那便是漢唐了。漢武帝時期,中國疆域廣闊、民生祥和,更有絲綢之路流傳至今。那麼,對於漢武帝劉徹的施政如何評價呢?

  對於施政的介紹,分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幾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有正負兩方面。對於不同歷史人物,可根據其時代和行為進行篩選和介紹。

  首先,政治方面,第一步是提高君主權威,這裏要提一下漢武帝即位建立的「建元」年號,改制易服和編訂《太初曆》,其泰山封禪,更是加強了「代天行道」的權威。第二步,是中央集權,這裏要提到內外朝制度和尚書台,尚書台充當決策機關,制衡外朝丞相;同時,他任命平民為相,降低丞相地位。第三步,加速地方分權,這裏要提到《推恩令》,將諸侯封地繼續分封,削弱其勢力,同時,他設置十三州刺史和「六條問事」,加強監察官吏和豪族。但這種制度給內朝外戚及宦官亂政埋下了伏筆,這裏可以舉霍光和王莽的例子來說明。

  軍事方面,可按照地理位置順序介紹。北部,要提到衛青、霍去病兩位著名將領,其北伐匈奴、收復河套、建朔方郡,解除了多年來匈奴威脅。同時,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與大月氏、烏孫等聯合,抗擊匈奴,令漢朝聲名遠播。在南方,他出兵平定閩越,並收服四川、雲南、貴州一帶的西南夷,擴大了中國版圖,但由於用兵過度,以致國庫虛耗,擾民益甚。

  文化方面,首先要介紹社會整體的文化氛圍,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次,是選取人才,分為「郎吏」和「舉孝廉」兩方面──漢武帝設立太學、五經博士,選拔優秀青年與博士學習,成績優異者為「郎」,通一經則在地方任「吏」;舉孝廉是在地方進行察舉制,推選孝子、廉吏進京任博士學員,成績優異者任「郎」。漢武帝開放仕途,以學識考核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吏治清明並奠定了以後歷朝文治政府的規模。但察舉制度考核主觀,最後貪賄成風,制度瓦解。獨尊儒術也令中國文化偏向儒家一途,文化發展亦頗於狹隘,阻礙中華文化多元發展。

  最後是總結,武帝文治武功政績昭著,其在位的確為西漢極盛之時。但其晚年生活奢侈,又處死太子,史稱巫蠱之禍,最終武帝下「輪台之詔」,下詔罪己,足見其晚年處事,不是沒有可議之處。

撰文:何紫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