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帶一路」推動貿易增長,將提升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市場認可度
經過過去兩年多的發展,「一帶一路」從理念設計、總體框架到着手進行具體規劃,進入務實合作新階段。「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在全球經濟新環境下制定的對外開放頂層戰略,突破了傳統的國際合作理念和方式,通過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並將推動國際經濟呈現全新的格局。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戰略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正在陸續顯現。我們期待,在不遠的將來,人民幣將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結算貨幣、投資貨幣、交易貨幣及儲備貨幣,履行「關鍵」貨幣職能。/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鄂志寰博士
一、「一帶一路」通過合作理念和方式的創新打造國際經濟新格局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概括而言,「一帶一路」在合作理念和方式方面有以下四大創新:
1、「一帶一路」突破了目前以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主題的全球區域合作理念,實現了區域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一帶一路」以運輸通道和互聯互通為紐帶、以多形式合作機制為動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並體現了「和、敬、親、融」以及天下大同等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與亞洲國家持有「多元一體、和諧共贏」的新地區主義理念相一致,受到廣泛讚許。
2、「一帶一路」以新歐亞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和中巴等六大經濟走廊統領整個區域發展,為全球資金和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3、「一帶一路」沿線分別簽訂備忘錄和路線圖,實行「一國一策」,提供國際合作新範例。
4、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機構,籌集建設資金。
「一帶一路」沿線多數為新興市場或發展中經濟體,未來若以兩倍於全球平均的速度增長,那麼,20年後這一區域的經濟總量將佔全球接近一半,形成「絲路半球」,成為全球真正的經濟重心和財富增長的源頭,從而推動國際經濟呈現新的格局。
二、人民幣成為「一帶一路」沿線關鍵貨幣需要滿足兩個前提條件
在新的國際經濟格局中,中國與沿線國家投資、貿易及各類經貿關係的日趨緊密將發揮主導作用。而從貨幣合作方面看,人民幣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融資的重要依託。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與境外貨幣當局簽署多份本幣互換協議,其中涉及「一帶一路」達到18個左右。未來隨着人民幣清算網絡完善和離岸市場的建設,人民幣走出去有助於彌補「一帶一路」沿線普遍存在的流動性不足,滿足絲路沿線各國流動性需求。
具體來看,人民幣能否成為區域關鍵貨幣取決於兩個前提條件:其一是當地企業及投資者對該貨幣作為貿易、投資、對沖和融資方面的接受程度提高,與區域內其他主要使用貨幣的差距縮短;其二是各國政府及央行對該貨幣在當地使用的政策及支持力度加大,包括提升該貨幣在外匯儲備的比例。
從關鍵貨幣的需求側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金需求龐大,初期人民幣主要用於基建項目貸款等領域,需要提供人民幣清算、結算等服務。隨着沿線經濟增長及財富積累,預計各類機構、企業和個人持有多元化人民幣資產並進行人民幣資產管理的需求將陸續湧現,對人民幣的需求將轉向離岸市場拆借、離岸債券、匯兌交易和理財產品與套保工具衍生品等財資業務。
從關鍵供給側看,人民幣作為一個率先在離岸市場完全可兌換並獲得國際認可的貨幣,將在「一帶一路」沿線以創新理念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和多樣化的資產分配工具,推動資本在沿線國家持續輸出和擴大運用。
三、人民幣成為「一帶一路」沿線關鍵貨幣具有六大可行性
首先,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人民幣可以成為區域內主要的投資和融資貨幣。最近以來,跨境投資和金融交易正在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新的驅動力量。2015年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創下118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中,對「一帶一路」相關49個國家直接投資總額148億美元,同比增長18.2%,快於整體對外投資增速。
「一帶一路」基建投資先行,以建設六大經濟走廊為重要推進平台,我們的經濟學家估計,規劃中的歐亞高鐵、中亞高鐵及泛亞高鐵網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三萬公里,以國際上高鐵建造成本(每公里三億元人民幣)計算,涉及的投資額超過一萬億美元。人民幣在區域內的使用,將推動具有廣泛代表性及包容性的資金平台的建設和完善,可以更好地滿足「一帶一路」的資金需求。隨着人民幣清算網絡的不斷完善和離岸市場的發展,人民幣會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融資的重要依託,也是雙邊、多邊清算的重要選擇。
其次,「一帶一路」推動貿易增長,將提升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市場認可度。
估計未來十年中國與絲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年均增長將超過10%,雙邊貿易額將從目前的1萬億美元增加到2.6萬億美元以上。佔中國外貿總額比重將從現時的24%提升至34%。貿易量的快速上升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新的動力。
第三,配合「一帶一路」戰略成立的多邊開發機構在協助籌集建設資金的同時,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步擴大本幣結算範圍,為人民幣區域使用創造條件。
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新的多邊開發機構,是要為絲路建設注入源頭活水。新的多邊機構專注於「一帶一路」沿線的基建融資,與亞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功能互補,將成為一個新的重要的國際融資及金融服務平台,為亞太區的長遠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推動改善區域基礎設施,推進互聯互通。最近,亞投行正式宣布了第一個聯合融資項目。估計還會有多種類型的區域性金融機構加入這個資金平台,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資金平台的代表性。
第四,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促進更多中資企業投資或參與基建、運輸與能源網絡等項目。目前中國企業在境外設立的企業近3萬家,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已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對外承包工程的合同額和營業額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一帶一路」。中資企業不僅可通過直接投資模式,近年也通過不同運營模式例如承包商、分包商等在東盟展開業務發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與絲路基金的相繼成立,將會加快促進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投資流,同時也會加速人民幣資金在沿線地區沉澱不斷增加。
第五,人民幣清算體系持續優化,對人民幣國際使用提供支持。以RTGS為代表的人民幣市場基建高效而穩健,可以為各類市場參與者處理與中國和在離岸市場之間的人民幣交易提供便利性。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等七個國家均已借助香港穩健的系統及平台,擴展人民幣清算的覆蓋網絡,打破了人民幣地域清算的限制。隨着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啟動,CIPS提供的效率及便利性將會進一步提升及優化亞太區的清算體系,推動東盟區域的銀行及企業提升人民幣的使用率,支持當地人民幣清算量規模的成長。
第六,今年10月,人民幣將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預計「一帶一路」國家的央行及主權基金對人民幣資產的持有興趣可能得以提升。加入SDR後,人民幣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將進一步開放,而相對投資或持有人民幣的操作技術難度下降,世界各地央行增持人民幣的意願亦會加強。各國正積極推動儲備貨幣多元化,人民幣可以成為其分散投資風險的工具。據世界銀行統計,2014年底東盟十國的外匯儲備為7788億美元。假設人民幣在東盟國家五年後的儲備資產平均額佔比為2%,以一美元兌6.50元人民幣換算,預計東盟國家未來可能持有超過1000億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
四、離岸人民幣中心助力人民幣成為「一帶一路」沿線關鍵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緣政治複雜,宗教文化迥異,在發展階段、金融體系、商業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小差異,風險甄別難度較大。如何加強風險管理是構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伴隨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持續輸出和擴大運用,人民幣離岸市場規模也將不斷擴大,多元化人民幣資產管理需求將快速提高,財資業務空間更加廣闊。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可為「一帶一路」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和多樣化的資產分配工具,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離岸市場的各項功能,包括兌換平盤、同業拆借、銀行間債券投資以及日常資金清算中的跨時區服務,打造人民幣金融產品和工具的「孵化室」,再創香港人民幣市場新優勢。
隨着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中國內外金融政策協調的壓力有所上升,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更趨複雜,市場波動亦在攀升,對於引起的市場過度波動應有充分的估計,及時採取相關措施,有效控制風險,保持金融市場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