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時下女性教育程度提升,就業機會與工資日增,社會經濟地位提高\資料圖片
時下女性教育程度提升,就業機會與工資日增,社會經濟地位提高。不過,坊間有人質疑,會否帶來連鎖效應:加劇貧富不均,增加世代貧窮,以及削減了跨代上流的機會。
為何教育普及化會加劇貧富不均呢?有人認為,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收入高的女性,「向上嫁」之後,雙職家庭收入肯定比以前好。另一方面,由於就職婦女日多,男性的選擇增加,可以娶到職位較高、收入較豐的女性。舉個假設的例子,以前女醫生較少,不少男醫生娶女護士。現時,女醫生增多,男、女醫生結婚的個案增加。他們組織的家庭,收入一定高於男醫生娶護士的家庭。另一方面,女護士「向上嫁」機會減少,她們組織的家庭,收入自然及不上「向上嫁」的家庭。換句話說,中產階級貧富不均,愈發加劇。
生育後機會不如男性
由於留在家中撫養子女的成本大增,許多職業婦女不願多生孩子,一個起,兩個止。高收入家庭寧願集中資源撫育子女。有意見認為,這帶來兩個影響:(1)在職婦女寧願犧牲事業更上一層樓的機會,花時間培育子女成材。是以許多未婚女性,賺錢多過男性,但結婚生育之後,升級機會往往不如男性。不少機構的高層,依然男多女少。(2)在職婦女的子女,與父母關係親密,自小見多識廣,贏在起跑線。婦女地位提升,提高了新一代的「質素」。高收入家庭的下一代,少之又少是「廢青」、「宅男」。反之,他/她們自小周遊列國、學會彈奏樂器、懂多國語言,周身刀,把把鋒利。
過去的教育改革,往往向高收入家庭的學生傾斜。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即使有政府各種津貼和獎助學金,亦不足以收窄貧富差距。他們的「其他學習經驗」遜色,見聞狹窄,沒錢補習,光靠埋頭苦讀,已不足以考取最優等成績,難以進入第一流的本地或外國大學,加上大學學位貶值,沒有父母的人際關係網,他們大學畢業後,都難以像高收入家庭的子女般獲得高薪厚職。由是,家庭收入貧富不均,變了世代相傳。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要向上流,要社會經濟地位高過父母,愈發困難!
香港樓價高企,更加劇世代貧窮。雙職高收入家庭,很快可以供樓,還有餘錢花在子女教育之上。中、低收入夫妻,供樓已經去掉大部分收入,還有多少餘錢花在子女的教育之上呢?他們的子女,怎能跟前者學業上競爭?於是,有樓階層愈富裕,子女教育愈好,學成後更易找到高薪厚職,和高收入異性組織家庭。沒樓階層的子女,只能幹中、低收入的工作,和中、低收入人士組織家庭,子女向上流的機會更低!由是世代相傳,中產階級亦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矣!
地位提升致離婚率增加
根據統計數據,若把家庭收入分為四等分的話,最低收入的四分一家庭,離婚率由1981年的2.8%升至2011年的25.6%;需撫養子女的單親家庭,由8.8%增至29.0%,反而最高收入的四分一家庭中,由4.2%跌至3.4%。可見,婦女地位提升,導致離婚率增加,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受打擊最大,他/她們跨代上流的機會大減。高收入家庭縱使離婚率提升,對子女的影響也較輕微!是耶非耶,還是應該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為宜。
更令人憂心的是,上述的現象,並非香港獨有,許多富裕國家和地區都同病相憐,極難解決,至今仍沒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