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疆 > 正文

我們新疆好地方

時間:2021-03-29 20:27:17來源:星球影像

  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共有47個民族生活在這片土地,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底常住人口2523.22萬人。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橫貫新疆大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坐落其中,形成了三山夾兩盆獨特的地理環境。

  ▼ 從和田地區策勒縣、于田縣可以看到昆侖山北麓8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

       

  ▼ 和田地區策勒縣烏魯克薩依鄉板蘭格草場

  

  ▼ 從7000米高空看到的新疆天山一號冰川

  

  ▼ 2018年8月1日,在民航飛機上拍攝的天山山脈終年積雪的山峰

  

  在人類還沒有掌握航海技術之前,陸地交流是唯一的途徑。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往的通道,新疆是這條通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將中華文明傳播給世界其他地區,為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位於阿克蘇地區的溫宿鹽丘,鹽礦資源豐富,儲量居全國之首。溫宿鹽山綿延30多千米,氯化鈉含量達95%以上,為罕見的大型礦床

  

  ▼ 紅白山位於和田地區墨玉縣,東西長90千米,山體呈南北翼對峙狀背斜構造,垂直和田河岸,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阻擋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流沙侵入和田綠洲

      

  從空中俯瞰新疆大地,經過億萬年時光,在高空中極目觀望不到湛藍的滄海,耳畔卻隱隱可以聽到陣陣海濤聲,這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曾是大海退潮時留下的海底;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隆起的岩殼中,可以撿到一片片帶有三葉蟲或貝類化石。

      ▼ 和田地區洛浦縣阿其克鄉有一片狹長的山谷,這裏曾經是一片汪洋,經過漫長的地質紀年,海水退去,海洋中的貝類以及各類海洋生物被泥沙深埋后逐漸變成化石,當地人稱這座山為「貝殼化石山」

  

  ▼ 喀拉喀什河,又名墨玉河,豐水期的河水流向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最終匯入和田河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境內河流縱橫交錯的地貌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地處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地跨天山山區、帕米爾高原、昆侖山山區及塔里木盆地邊緣,山地佔全州總面積的90%以上,境內遍布峽谷深壑

        

  ▼ 開都河流經巴音布魯克草原

        

  新疆有很多傳說故事:周穆王駕馭八駿,來到西極的瑤池會晤仙境中的王母;西漢時的張騫鑿通了通貫中西的絲綢之路;碎葉城的駝隊背負着少年的李白,從西域輾轉中原,以至於在他後來的詩篇中還記得「明月出天山」大氣磅礴的景致;在他稍后的唐朝詩人岑參冒雪西行,他感受到的西域是一片梨花紛飛的世界。

     ▼ 天山山脈的雪嶺雲杉林是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

  

  ▼ 昆侖山北麓生長着茂密的早熟禾,圖為海拔3000米的天然牧場

       

  ▼ 克里雅河上游支流,庫拉甫河與喀什塔什河交匯的普魯高山牧場

       

  我對新疆地區進行了較為系統地考察,親身體驗並詳實記錄了20多年的所見所聞,用鏡頭記錄下了大量的信息。對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的和田地區、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深入考察,尤其是對和田地區昆侖山北麓的居民、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人家、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心地帶的原始村落進行深度綜合考察。

  ▼ 當地人從高山區過渡到山前綠洲,經歷一個漫長的時期,逐漸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綠洲文化,圖為喀什地區麥蓋縣種植大面積的經濟林果

       

  ▼ 從高山遷徙下來的居民完成了從遊牧到畜牧及半牧半耕再到農耕的全過程。圖為策勒縣玉吉蘇亞村,海拔2270米,類似油菜的植物,當地人稱為「曼林斯卡」是當地主要的油料作物

      

  ▼ 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區居民在房前屋後種植昆侖雪菊,圖為皮山縣康克爾柯爾克孜鄉烏拉其村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東南部塔里木鄉,正在摘棉花的棉農

      

  ▼ 1996年的深秋,正值在阿克蘇地區沙雅縣棉花豐產,當地一位維吾爾族阿媽從棉田摘下一朵棉花送給我。25年過去了,這朵潔白的棉花至今還珍藏在我的書櫃里。沙雅縣是產棉大縣,棉花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50萬畝以上(包括細絨棉、長絨棉),平均單產達到130公斤,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

     

  ▼ 昆侖深山里修築的村村通公路,圖為玉龍克爾村

     

  ▼ 昆侖山有着優良的牧場,圖為阿克其格村

     

  ▼ 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古城遺址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樓蘭古城三間房遺址

     

  ▼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心地帶的房屋遺址

     

  在新疆我走過城市、鄉村、牧場、山區、綠洲、沙漠,時時會看到新的變化,其中包括惠及民生的各項實施舉措:科學合理的引水工程改善了農田缺水的問題,解決了飲用水的困難;村村通公路,解決了村民農資輸送及出行的困難,並為村民與外界的物質文化交流提供了條件;醫療衛生設置已經普及到鄉村;易地搬遷和安居工程為那些常年遷徙于山地、草場的牧民有了固定安全的居所,並為遭受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農牧民重建家園;鄉村學校在教育經費上得到保障。正如歌里唱的那樣「我們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積雪溶化灌農庄……」

  ▼ 夏季豐水期的葉爾羌河,星星落在河水里

     

  ▼ 和田地區墨玉縣拉里昆國家濕地公園

     

  ▼ 航拍喀什地區麥蓋縣尕孜庫勒鄉古再勒庫勒村,尕孜庫勒鄉是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整理者阿曼尼沙汗的故鄉

     

  ▼ 尕孜庫勒鄉古再勒庫勒村村民搬進新居

     

  ▼ 圖為2000年拍攝的和田地區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居民

     

  ▼ 和田地區和田縣一戶居民家的院子(2018)

     

  ▼ 圖為2004年拍攝的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一戶人家

     

  ▼ 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2019)

     

  ▼ 喀什市江庫爾干巷一戶人家的樓頂平台種植着葫蘆,主人喜歡在葫蘆上繪畫(2018)

     

  ▼ 走進喀什市歐爾達阿勒迪巷的一戶居民家中(2018)

     

  ▼ 圖為2002年拍攝昆侖山山區,當時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毛驢

     

  ▼ 喀什地區麥蓋提縣當地的居民很多家都購置了汽車,毛驢車已經成為歷史(2019)

     

  ▼ 圖為2005年拍攝的昆侖山崎嶇不平的山路

     

  ▼ 昆侖山天塹變坦途(2018)

     

  ▼ 喀什地區麥蓋提縣被塔克拉瑪干沙漠包圍,日趨嚴重的沙漠化吞噬了北部古老的綠洲,而且流沙向南緣綠洲不斷地蔓延,如果綠洲前沿得不到保護,流沙就會像洪水一樣沖潰薄弱的防線,給周圍居民生存帶來極大的危害。麥蓋提縣30萬各族人民,承天應地,戰風斗沙,他們科學配置水資源,恢復和重建沙漠綠洲生態景觀;建成一條道道防風、遏沙的綠色林帶,有效地阻止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化進程、改善了局部氣候、減少了風沙危害、保障了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

     

  ▼ 麥蓋提縣各族人民群眾移走了沙漠中一座座高大的沙丘,種上了 1.8 億株樹苗。看到數以萬計的新疆楊迎風起舞,這幅壯麗的人造景觀,是麥蓋提各族人民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建成一道 「綠色長城」

     

  ▼ 新疆各族人民有效利用土地和水資源,在一道道防風固沙林帶間種植各類農作物

     

  ▼ 新疆光熱資源優勢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比較適宜紅棗生長,發展地方特色農業和林果業,紅棗、核桃等經濟林帶已經形成規模

     

  ▼ 金秋十月,當地果農在沙地中晾曬紅棗

     

  ▼ 昆侖山北麓海拔1800~2500米的山間種植着油料作物,每年8月正值盛花期

     
▼ 昆侖山的雪融水匯聚成河流經塔克拉瑪干沙漠,河水蜿蜒流淌在沙海中留下一幅色彩斑斕的抽象畫

  

文中黑白圖片使用 ILFORD Delta 100 膠片

部分彩色圖片使用 KODAK Ektachrome E100VS膠片

创作团队:

撰文:尚  书
设计:飞  喵
 航拍:吕  翔
  摄影:尚昌平
 审稿:马大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