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渠務署先後引入三部「龍吸水」與三部「小禹」,早前有效處理嚴重水浸,署方再增購三部「龍吸水」。\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極端天氣頻發,本港早前於八日內四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黑雨期間全港各區有數十宗水浸事故。渠務署今年初先後引入六部排水機械人,包括三部「龍吸水」與三部「小禹」,在黑雨期間四出協助處理嚴重水浸,今個雨季以來,合共出動了約500小時,成效顯著。
渠務署昨日表示,已向內地福建省增購三部「龍吸水」,每部造價100萬元,預計本周內運抵本港,將在應急行動基地候命,隨時投入服務。\大公報記者 肖泓宇
渠務署新界北渠務部總工程師盧秋玲表示,為加強部門應急能力和加快處理水浸效率,該署於今年初引入了一部「龍吸水」,以及三部「小禹」機械人,隨後在7月添置了兩部「龍吸水」,並於8月4日黑雨前抵港,立即派上用場。
8月4日至5日的黑雨期間,全港有30宗水浸,橫跨10區並分布於不同地點。盧秋玲稱,「龍吸水」當時出動10次,處理了將軍澳敬賢里停車場、瑪麗醫院、大埔墟港鐵站、金鐘道等多個地點的嚴重水浸個案,排水成效顯著。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陳卓宗表示,排水機械人採用一體化設計,內置水泵、發動機及控制系統,相較於傳統排水設備,這些排水機械人體積較小,機動性高。每次出動時,由數位受過相關訓練的人員操作,鋪設臨時排水管後,進行無線遙控操作,可以迅速抽走大量積水,並透過臨時排水設施,排放到附近的公共雨水排放系統、河流或大海。
句鐘抽走三分一標準泳池水量
陳卓宗稱,「龍吸水」每小時可抽走800立方米積水,相當於三分一個標準泳池的水量。它的排水量設有十個級別,最低一級已達最高排水量的四成多,操作人員可因應現場情況,例如排水渠現有雨水流量,把「龍吸水」機械人的排水量,由第一級逐步提升,務求可盡快完成清理水浸。
「『龍吸水』只需要每八小時加一次油,即可長時間持續工作。『龍吸水』操作靈活,其履帶式的設計,能應付多種複雜地形與環境。」陳卓宗稱,「小禹一號」亦採用無線遙控方式操作,有內置的驅動裝置,且能水陸兩用,最高排水量為每小時700立方米。「小禹二號」和「小禹三號」的最高排水量則為每小時500立方米。
部署不同地點 隨時候命
陳卓宗表示,今年雨季以來,六部排水機械人已出動了約共500小時,大部分水浸能在1至2小時內完成清理。因應下雨具有隨機性,難以預測具體水浸地點,該署在暴雨期間,將排水機械人放置在不同地點,確保在收到個案後盡快到現場處理。
盧秋玲稱,署方正積極添置更多排水機械人,以應付極端天氣的挑戰,其中剛增購的三台「龍吸水」機械人,可於本周運送到港。新添置的「龍吸水」機械人每台造價約100萬元,與現有的同款機械人同樣具備涉水能力強、機動靈活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