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 園/收信快樂\蓬 山

時間:2025-08-13 05:02:21來源:大公报

  在如今這個快速運轉的世界,寫信似乎成了一種古老的儀式。屏幕的輕觸、鍵盤的敲擊聲,取代了紙筆的沙沙作響。秒達的信息,取代了幾日,甚至幾周的等待。但是,仍有一些人,願意用一封信的緩慢,去承載一段心事。比如,頂着一顆古董腦袋的筆者。

  萬芳有一首歌,名字叫作《收信快樂》。旋律從空蕩蕩的信箱開始,在晨昏晴雨裏漫步,細細梳理這三月的溫情、五月的夜夢、七月的午後、九月的失望。在等待收信的日子裏,忐忑、期盼,情感在醞釀、氤氳。而當看到一封信或幾張明信片,赫然躺在信箱裏時,首先爆發的就是快樂。

  我很喜歡「收信快樂」這個詞,它不像「生日快樂」「一路順風」「萬事如意」那樣普遍,卻帶着一種隱秘的歡喜。信封被拆開的那一刻,紙張的摺痕像時間的皺紋,字跡在光影裏安靜地顯現。不必擔心像手機上的信息那樣,一條接一條地持續轟炸,也不用急於去回覆。在擁擠的日子裏,有人用文字走來,坐在你心邊,輕輕說着:「我還在這裏。」寫信的人和收信的人,彼此從容。

  對於不善言辭的人來說,書信真是一種拯救。有些時候,有些話,是難以口頭迅速、準確表達的。又或者,有些字句,並不適合用嘴巴來輸出,卻可以一筆一畫銘記在紙箋上,並且能夠隨着歲月沉澱。而且,每一次,不同的信封、郵票、印戳,信紙裏還可以夾一片葉子或殘留香味的風乾花瓣,宛若隨心DIY的工藝品,成為拉滿情緒價值的「小確幸」。這是電子圖文無法帶來的。

  信,是生活不急不緩的註腳,讓人有機會在字裏行間反覆停留。寫信的人,會在紙上猶豫良久;收信的人,也會在讀完之後,放在抽屜深處,一段段情感,被具象地收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