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5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之3/港生訪歷代繪畫大系典藏館 增文化自信

時間:2025-08-18 05:02:32來源:大公报

  左圖:為達到最佳拍攝效果,繪畫大系的攝製團隊採用8吋×10吋反轉片分段拍攝後再進行無痕拼接。圖為位於展廳一樓的《千里江山圖》高清打樣稿。右圖: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典藏館的工作人員向「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的學子們介紹宋代繪畫。\大公報實習記者洪學禕攝

  浙江人的文化生活有哪些?可以是精心策展、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場館,可以是南宋御街上的一家家非遺小店,可以是連接高山大海的惠民演出,也可以是鄉村振興中的一幅幅農民畫。

  二十多年來,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從藍圖化為之江大地的文化風景線,成為惠及全民、激發活力的生動註腳。它不再是單向的輸出,而成為一場充滿活力的共生共長。這條精心構築的「惠民─參與─創新─傳承」鏈條,如靜水深流,滋養着之江大地,讓文化真正成為人人可享、生生不息的生活之源。8月4日,「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走進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典藏館,感受中國傳統繪畫之美,增強文化自信,了解科技帶來的文保新機遇。\大公報實習記者 金子曦、鄺雅文、楊桂銘、姚淑敏杭州報道

  炎炎夏日,位於杭州良渚文化核心區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典藏館內人頭攢動,秩序井然。這座由四座糧倉改造而成的展館,建築面積達1.32萬平方米,由浙江大學與餘杭區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目前,館內正在舉辦首展「宋畫大展」,這也是全世界範圍內展出宋畫最多的一次。

  科技助觀眾「走入」畫中沉浸體驗

  「『宋畫大展』包含1685件宋代繪畫精品打樣稿、12座3D打印石窟和沉浸式數字空間三大展項,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宋代繪畫的首次重大匯聚。」工作人員的語氣裏充滿驕傲,「作為『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對外開放的地標性場館,典藏館一開館就成了網紅打卡地,還有老師帶着學生來到館內,現場臨摹名畫名作。」

  走進展廳,墨綠色、宮牆紅、灰藍色不一的牆面上,懸掛着用淺色木框裝裱的繪畫展品。展廳中間,《千里江山圖》、《溪山行旅圖》、《瑞鶴圖》等傳世名作的高清打樣稿盡顯眼前。纖毫畢現的圖像精度,連畫中蟲鳥的絨毛、山石的皴法都清晰可辨,彷彿穿越千年,與古人共執一筆。

  步入「光影丹青」畫境空間,青綠山水在腳下舒展,氤氳墨色隨琴聲流淌,伸手可在《水仙圖》中點亮螢火,轉身可在《溪山無盡圖》之間燃放一盞天燈。「我們不僅要讓觀眾看到畫,更要讓他們讀懂畫」,展覽秉持「藝術+科技」為理念,通過裸眼3D、VR、MR等技術,讓原本靜態的古畫「動」起來,觀眾甚至可以「走入」畫中,沉浸體驗古人的藝術世界。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港生們進入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典藏館二樓「打印石窟」展廳,杭州西湖飛來峰冷泉溪南岸第68龕的布袋彌勒及十八羅漢像赫然眼前。彌勒佛和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或沉思或歡喜,肌膚質感與岩石肌理渾然一體。肉眼細觀,無論是造像的眉眼神情,還是石壁的斑駁痕跡,皆與原作難分軒輊。

  據介紹,這是此次「大系」展覽中的一大亮點:通過3D高保真數字測量與重建技術,復刻的12座3D打印石窟寺,將世界八大石窟中的中國四大石窟,以及四川安岳石窟、杭州靈隱飛來峰石窟群等代表性龕像和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塑像、壁畫進行等比例複製。

  移步至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等比例複製空間,盛唐彩塑的華美莊嚴撲面而來。窟頂藻井彩繪絢爛,中央佛壇上七身塑像儀態萬方,菩薩瓔珞精巧,力士肌肉賁張。事實上,該窟結構脆弱、病害嚴重,但通過數字化採集與打印,能夠讓文化瑰寶得以重生。

  3D測繪複製石窟 還原度達97%

  「在敦煌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採用3D高保真數字測量與重建技術,高度還原了這些石窟、壁畫。肉眼來看,還原度可以到97%。」工作人員說,「此外,像洛陽龍門石窟的古陽洞高樹龕,主尊佛首曾被盜流失海外,後經多方努力終於回歸。如今,技術人員通過對佛頭以及石窟的完整數據掃描,最終向觀眾們呈現了一個完美的高樹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