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石頭之思

時間:2020-06-04 16:36:23來源:大公網

 

  文/胡海燕

  連日多雨,今日放晴,初夏悶熱,暑濕逼人。獨自一人,往株洲神農城內閑盪閑游。

  1

  沿神農湖畔走走停停,湖面波光瀲灧,湖岸綠樹葱葱,青草依依,鳥語蟬鳴,只覺心情逐漸明媚,身子也輕盈許多。

  累了,隨處倚一石頭,小憩。偶有風掠過,樹枝輕舞,光影婆娑,身心沁涼。

  不由得仔細打量這些個石頭,大小參差,形態各異;氣質相迥,別具情趣;渾然天成,毫無雕飾。有厚重似佛,坐立於神農城入口處,渾圓拙朴,大氣磅礴;有修長似道人,側身于湖邊垂柳之下,玉樹臨風,仙風道骨;有喜感似壽星,佇立於游道拐角處,腦門圓凸,須眉飄逸。還有許多散見于林間,草地,路邊;似牛,似象,似龜;豎着,橫着,斜着;可坐,可躺,可倚。

  當代詩人牛漢認為,石頭有三個品性:堅硬;沉默;內聚不滅之火。他最欣賞的是石頭的沉默,因為沉默是最堅固的語言,是最深遠的境界。

  確實,偌大的神農城內,花木層疊,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動靜交織,予之以女性的雅致、秀美與嫵媚。然則不夠,似乎過於輕飄浮華,不足以表達「神農」的意蘊與「城」的厚重。於是乎,到處布點大大小小的石頭,而且,石頭外形都是傻、憨、拙、朴,並非精、巧、奇、美。神農城的石頭遠看形神兼備,意象聯翩;近觀紋理斑駁,飽經滄桑。石頭的硬、靜、拙,映襯着周邊宏大華美的建築群,賦予神農城男性的力量、理性與智慧。

  神農城一步一景,一景一思,一思一悟,一悟一道。我想,這些個石頭是點睛之筆。

  2

  友人愛石,到處覓石,家中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他收藏的石頭絕大部分來源於家鄉的山脈,很似神農城石頭的袖珍版,方方圓圓,朴朴素素,沒有太湖石的鬼斧神工、玲瓏剔透。

  他經常去攀越湖南境內最高峰酃峰,一路攀登,一路揀石。扛回家后,定制木雕底坐置之,早晚噴以清水養之,常用手掌輕撫溫之,定期塗以清油潤之。那些個石頭,經過精心的護理,真的光澤亮堂、溫潤質朴。

  他說石頭是慧性靈心之物,你投之以木桃,它報之以瓊瑤。

  這個道理,我也懂得。

  人類跨過洪荒,越過野蠻,進入文明。石頭見證了歷史,滲進了文明,凝練了信仰,只因石頭的隨處可見,石頭的堅固牢實,石頭的天長地久。石頭的力量與恆久,讓人類猶如滄海一粟,天地蜉蝣。而人類畢竟是萬物之靈,取石頭而刻之,讓人類精神不朽不滅,傳之后代,即為永恆。石頭,逐漸去其物形,凝其氣神,終成精神的圖騰。無論東方,抑或西方。

  3

  中國文人,歷來愛石,具有莫名的石頭情結。

  女媧補天用五彩奇石,遺棄一塊頑石于青埂峰下,得一道一僧點化成美玉,下凡塵世,歷經世俗沉落,浮華盪盡,不改頑石本性,終是回歸青埂峰下,刻石記錄,紅樓一夢,以成《石頭記》,流芳傳世。

  自開天闢地以來,花果山上一仙石,享天地之真氣,承日月之精華,內孕石卵,因風而化,迸裂石猴,桀驁不馴孫悟空,降妖除魔,護師取經,遂成千古名著《西遊記》。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都貫穿着石頭的影子,都浸染着作者的石頭情懷。

  陶淵明院中置一石頭,寫詩于上,喝酒于上,醉卧于上,名曰「醉石」。

  白居易鍾情丑石,詩問:「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蘇軾一路被貶,一路玩石,師承白居易,尤愛丑石,文道:「石文而丑,一丑字則石之千態萬狀皆從此出。丑而雄,丑而秀也。」

  米芾愛石成痴,追逐「憨然無邪,有君子氣」的石頭,整衣正冠,恭敬下拜:「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此足以當吾拜。」米芾提煉的「皺、瘦、透、漏」四大賞石原則,傳至今日。

  賈平凹坦言:「喜歡石頭,喜歡得像是有病,但凡見到奇石,就想法兒要占為己有,什么下賤的行為和苦力都使得出。」

  從古至今,多少的文人名士,嗜石如命。

  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精神追求?要作怎樣的文化解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儒家教誨賦予文人名士的使命擔當與精神價值,石頭的千錘百煉、堅不可摧、牢固厚實,有所呼應。

  「萬物有道」「道法自然」「大象無形」。道家智慧賦予文人名士崇尚自然、追求質朴的人生審美取向,石頭的朴素憨厚、大巧若拙、溫潤如澤,有所呼應。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因果輪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理浸潤賦予文人名士追求正心明道、隨緣惜緣的心靈意趣,石頭的平常普通、恭默守靜、天長地久,有所呼應。

  文人名士,無論處於哪種生命狀態,無論成功或失敗,得意或失意,歡欣或悲傷,石頭都會靜默着,相守着,永遠就是一塊石頭。昂首于天地之間,看浩浩長空,看滄海桑田,看萬世輪迴,素而不飾,哀而不表,引而不發,頷而不言,亙古不變。陸游詩雲「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頭大匠不斫,自有一番內在的韻味,一種勾魂的美感。以不美的形式達到極美的狀態,又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境界。

  石頭之於文人名士,是生命的意趣,是心靈的安頓。

  或許,這是一種解讀。

  4

  案上擺放着愛石友人贈送的石頭,用木雕底座供放着,圓圓的,厚厚的,仿若青黛石鏡。用手一遍一遍撫摸,用心一遍一遍感觸,仿佛透過石鏡,看見很多的文人名士川流而過。

  友人愛石如命,他並不捨得隨意饋贈心愛之物,除非是他真正認同的石頭心性的人。

  是的,每每遇見拙朴的人,我們總會玩笑着打趣「一塊石頭」,眼神卻藏匿不了欣賞與憐愛。

  侄兒打來電話報喜,新生一兒,欲取何名?

  望着案上石鏡,笑曰:「宇宙又多一塊石頭,就名『宇石』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