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986年5月,呂德潤(左)與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史迪威將軍女兒史文迪(中)在宋慶齡故居合影。
抗日戰爭期間,時年25歲的《大公報》記者呂德潤被派駐緬北戰場一年零三個月,這位中國遠征軍「真正的前鋒」,撰寫大量生動獨家通訊,將遙遠戰役推近到國人眼前。
呂德潤1918年生於河北晉縣,194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44年春至1945年秋任重慶《大公報》駐印度、緬甸特派戰地記者,隨中國遠征軍征戰印緬。1945年回國後歷任天津、上海、香港等地《大公報》特派記者、編輯,上海《大公報》駐台灣特派記者、辦事處主任;1949年9月任《大公報》駐京辦事處負責人;1981年任香港《大公報》駐北京特派記者。
「中國遠征軍真正的前鋒」
呂德潤被稱為「中國遠征軍真正的前鋒」,永遠乘坐最前方戰車,因常居前線,能分辨出山炮和迫擊炮聲的不同。呂德潤後人曾表示,呂德潤為獲得一線第一手消息,乘坐B-25轟炸機直擊盟軍轟炸孟養過程,同批飛機中就有被敵機打中。從1945年日本投降後,直到1948年遼瀋戰役,在這3年,呂德潤通過傳神激情之筆向讀者傳達了許多訊息:東北光復後的民眾欣喜等……這些新聞稿件文字簡潔,細節尤多。
1999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見到擔任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的呂德潤,敬重地對這位曾經的戰地記者說:「四十年代,我在白區讀書,就經常在《大公報》上看到您的大名。您的文章我很愛讀。」呂德潤回應說:「謝謝總理,不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