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陳新滋倡培養更多

時間:2018-06-14 03:15:10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有元帥無兵」,中國科學院院士、港科院創院院士陳新滋坦言這正是香港學術研究的現狀,本港作為國際城市,成為吸引國際人才到內地發展的橋樑,但大學亦要培訓更多本地人才投入科研,壯大團隊。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將整合各城市的資源,亦是本港科研發展的機遇,可發揮自身優勢,與內地科研機構互補合作,實現成果轉化。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陳新滋演講時指出,香港有不少優秀的大學教授,即使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亦能取得科研成果,以今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全球大學聲譽排名榜為例,百強內有三所香港的大學,反映本港高等教育享譽國際之餘,亦帶出人才培育的重要作用。他強調,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學界的合作與競爭,並非追求彼此的排名是否靠前,而是將大學的科研成果轉變為生產力,帶動產業發展的同時,亦於國際舞台同別人比拼一番。

  但香港土地不足,陳新滋表示,當香港高鐵通車後,可加強珠三角地區人才的流動性,而本地科研成果亦能借助內地成熟的產業鏈,投入生產且應用於灣區。灣區具有區位、產業以及制度等優勢,尤其在教育資源方面,「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講求各城市間的協同創新,而非爭一個「灣區龍頭大哥」,整合各城市的優勢及資源,不出十年將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經濟體系。

  陳新滋從事藥物研究多年,分享了廣東醫藥企業眾多、臨床資源豐富的經驗,本港大學相關基礎研究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澳門在中醫藥研究方面亦有優勢,聯合實驗室連通三地研究機構共同研究,可實現成果轉化。他稱,藥物公司研發、生產等環節費用高,但市場價值不可估量,若提高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水平,可以為國產藥物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