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填海造地 助年輕人上樓

時間:2017-06-01 03:15:29來源:大公網

  李啟文

  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因素很多,土地供應、利息、經濟表現、政治時局等不一而足。當中首要是土地供應。解決問題,首先加快釋放土地,推動更多棕地農地供發展,但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填海造地是極為重要的舉措,從港島及九龍半島的發展,到新界的荃灣、沙田、大埔、屯門、將軍澳和東涌,單單幾個新市鎮已容納了超過三分之一人口,可以說,沒有填海造地就沒有香港今天的成就。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的土地政策願景中也提出在維港以外填海的構想。其實現屆政府早已提出過在港島與長洲間大規模填海的計劃,卻似乎未能廣被接受。如何向市民解釋,做好公關工作,推動大家接受繼續填海造地,研究可行方案,凝聚共識,才能較長遠解決土地供應和房屋問題。這應成為下一任政府一個極其重要也極富挑戰性的工作。

  其次,辣招不宜再加,如果將辣招逐步改變為稅務管理,效法一些外國的做法,業主持有物業在不同年期之後出售,要繳交不同比例的增值稅,持有年期愈長,稅率愈低,以利誘業主長期持有,出租應市,減少炒風,亦不至窒礙市民升級換樓。

  林鄭在競選中提過的港人首置居所計劃,有利年輕人入市,不失為一個好構思。據指出,政府有意先推出一、兩幅較大的地皮,以公私合營的方式去做,作為試驗。但按此構思,物業要推出最快起碼是三幾年之後,若此設想能得到發展商的配合,擴展至現時在建或擬建樓盤中,政府採取「買位」方式,在各中、小型樓盤中撥出部分單位,若然可行,或會是短期可見效好辦法。

  劉瀾昌

  解決問題最怕是議而不決,現屆政府提出過準備在五個地方填海,但五年過去了仍一動不動。林鄭月娥上任後很關鍵是能否下決心在2017年底拍板,至少讓一、兩個地方動工。另一點,現時香港已開發的土地不到30%,大嶼山可開出多少地來?大嶼山與附近幾個島嶼之間也可用橋相連,讓香港成為大香港。

  馮仲良

  當務之急是解決年輕人上樓的問題,年輕人有很大怨言,新一屆政府必須考慮。建議對適婚的青年人給予優惠政策協助他們買樓。

  黃均瑜

  政府為何不考慮恢復租管?租管其他地方都有,好處是能令投資房屋的人僅有微利或甚至無利可圖,他們便會賣樓,市場便能增加供應。現時年輕人只想買樓不考慮租樓,是加租幅度令他們覺得不如供樓那樣可預算,假如限制加租幅度只能等於通脹率,年輕人覺有得預算了,對買樓的需求便會降低。最近我接觸到一些中學生,才中三,便開始考慮買樓,反映社會對買樓的期望,卻又估計自己沒能力去實現,於是一切都變得很灰,對社會的負面情緒很高。房屋問題不單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莊偉茵

  上世紀六十年代社會很窮困,「六七」事件和寮屋大火後,港英政府要維穩,第一件事就是全速興建公屋,讓大家安居,安居後就可釋放勞動力投入社會。新政府不能再沿用殖民地時代留下來的房屋政策,繼續透過賣地來調控市場供應,而應加快建公屋,通過批地控制公屋與私樓的比例,提高公屋質素。

  楊祖坤

  建議:一、要填海取地,但不要在維港填,可在其他地方填;二、填海造地一定要立即做,2017年底前拍板宣布填海;三、試圖改變大家對樓市的預期,政府要作出承諾,買不起私樓的一定可入住公屋,批地六四開,六成建公屋,四成建私樓,盡量縮短上樓時間。九龍塘的高度限制應取消,工業區也應改變用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