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自稱「香港獨立研究學會」的中大學生組織,於社交媒體上招募幹事會成員。該學會籌委會宣稱,其成立原因是為「守護同學之言論自由」,又提到「長遠希望建立同學的香港人身份認同」。該學會名字意義模糊,但根據其對工作內容的闡述,不難讓人懷疑其政治傾向的偏「獨」性。而該學會更可能成為中大學生會屬會。
最近幾年,香港高校學生會延續激進路線,一些學校的學生會更被「港獨」騎劫,校園播「獨」、煽動違法歪風,屢禁不絕。日前,香港大學學生會周年大選,儘管提名期延遲至本月5日,但幹事會14個職位仍無人參選,面臨「斷莊」。
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日前出席一個網台節目時,談及沒有人參選來屆港大學生會一事時,語重心長地囑咐,學生會「不要搞政治」。不過,現屆港大學生會會長黃政鍀卻侮辱為同學謀福祉的行為是「豬」,又說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想社會變得更好雲雲。
黃同學過往不時語出驚人,例如說過中國是「幻想出來的」,今次又發表這番說話。我倒要問一問黃同學,他本人及港大學生會上幾任的會長,可曾把社會變得更好?
港大上一任學生會會長是孫曉嵐,她曾明言自己支持「港獨」,更聲言要令「港獨」成為港人共同目標,言行令人側目。2015年度的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又如何呢?在2016年年初校委會會議被圍堵事件中,馮敬恩糾眾衝擊,最終因刑事損壞、企圖強行進入和在公眾地方作出擾亂秩序行為罪成,被判二百四十小時社會服務令。還有2014年度的港大學生會會長梁麗幗,她煽動同學參與違法「佔中」,然而,在金鐘清場當日,曾說過要承擔刑責的她竟然因為要考試而「失蹤」,「走數天后」之名自此不脛而走。同屆的外務副會長周永康,也因為衝擊政總東翼前地而判囚,於此不贅。
這幾年的事實證明,學生會「違法」「煽暴」及「播獨」,並沒有讓社會變得更好。學生會中多名「關鍵人物」惹上官非毀掉前途,真的有如個別政客所言令人生更精彩嗎?猶記得數個月前,裁判官曾提醒衝擊校委會案中的馮敬恩和學生會前外務副會長李峰琦,「大學生身份不是光環」,告誡他們切勿自以為是,令自己喪失理智。如今李國章亦呼籲學生,「反省學生會的出發點是什麼」。
近年的種種校內事件,例如「港獨」橫額隨處掛、民主牆冷血言行等,不免令人感受到校園受歪風侵襲的危害之處。港大學生會諱疾忌醫,正因如此,來屆學生會才面臨「斷莊」危機。但這有可能是撥亂反正的契機,尤其是新任校長張翔展現出來的願景,確實教人眼前一亮,也讓人在連串亂象後,對港大這個百年老校重新有了憧憬。透過暫時的「休養」,寄望往後的高校學生和學生會,能真正做到「勿忘初心」。牢記學生會的出發點究竟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記得什麼才是一個大學生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