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到西貢鹽田梓 享鄉土人情

時間:2021-06-07 17:18:17來源:大公報

  西貢擁有很多隱秘島嶼,向來是港人享受陽光與沙灘的熱門地之一。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的鹽田梓,近年因舉辦「鹽田梓藝術節」而聲名大噪。今年延續首兩屆藝術節「天」與「地」的概念,以「人」為主題,共31件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散落在村內外的角落,展現鹽田梓的鄉土風情,讓人輕鬆藝遊小島的客家文化和製鹽歷史,感受大自然與人的和諧。\大公報記者 許詠妍、謝敏嫻(文、圖)

  鹽田梓,亦作「鹽田仔」,位於西貢外海,島上有鹽田梓村,昔日村民設鹽田以曬鹽維生,因而得名。這是一個擁有近三百年歷史,充滿客家文化氣息的小島。它曾是香港五大鹽田之一,鹽產量足以供給全西貢的人食用。1960年代,隨着製鹽業式微、村民陸續外遷,鹽田梓變成為無人居住的空島。2010年,村裏的原居民推動復興村落,希望改變荒島現狀。

  在村民和義工們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鹽田完成修復,翌年生產出修復後的第一桶鹽。2019年起,旅遊事務署主辦為期三年的鹽田梓藝術節,邀請本地及海外藝術家和年輕人與村民共同創作,不少作品獲保留在島上成為常設展品,而今鹽田梓宛如一間開放式博物館。

  由西貢碼頭15分鐘抵達

  隨着本港疫情放緩,艷陽下的西貢碼頭,遊人絡繹,候船出海或環島遊。從西貢碼頭前往鹽田梓,約15至20分鐘船程可抵達。坐在船上和着海浪的節奏,吹着迎面而來的海風,仰望藍天白雲,愜意又治愈,讓人暫時忘卻一切的煩惱。

  記者甫到達,視聽覺感官即刻被吸引,岸上的一排五色管子猶如敲擊樂器,海風一吹過,管子互相碰撞發出風鈴般叮咚聲,伴着鳥語蟬鳴,奏起夏日交響曲。這是名為《歸家》的作品,波浪形的框架參考鹽田梓地勢,當訪客一到埗,風中樂聲,像是在說「歡迎」。

  集多樣生態環境於一體

  在不遠處,又見另一作品《流波.行雲》,它為遊人提供了一張觀天望海的座椅。藝術家將三棵受颱風「山竹」吹襲而塌下來的島上老樹,重新演繹出海浪翻滾與行雲若霧的形態。

  鹽田梓雖小,但集紅樹林、小竹林、鹽田等多樣的生態環境於一體。從吃飯、養生、治病,到娛樂、製衣,村民的衣食住行皆與島上一草一木息息相關。一路上不同的藝術裝置穿插,像針線般將人與陽光、空氣、水分、土壤和四周連繫起來,大有「天地人和」的情境。

  來西貢,不妨按圖索驥,開啟一次鹽田梓「深度遊」。

  《花聚》

  被棄置的村屋以兩簇不同紋路的花帶裝飾。花帶是客家女性的象徵,藝術家與客家花帶傳人一同製作,展示客家人的美學和傳統手藝。屋門前的「植物」,是利用舊衣製成,幾可亂真。

  《思念人之屋》

  以五顏六色的鳥屋築起家族樹,與周圍的草叢綠樹相映成趣,十分吸睛。樹上每一間小屋代表每一家互相扣連,族群延續世代深厚的情感。

  《鹽田梓.鄉情》

  這系列的玻璃彩繪作品一組共5件,展示昔日在鹽田梓生活的難忘事件:嫁娶習俗、出嫁到村外、哭嫁和大排筵席的場面等等。

  《生之禮頌》

  位於鹽場附近的大型竹藝作品,形態蘊含大地孕育萬物之意,走進層層複疊的造型之中恍如置身於母體之內,感恩大自然的恩賜及奇妙。透過竹藤間的空隙觀天,如為藍天白雲增添不同色彩的筆畫。

  《滄海一粟》

  作品漂浮於玉帶橋旁的水上,包含10多個以竹枝編織成的正方形浮標,各有不同的幾何形圖案,代表鹽晶體結構,展現島民與大自然的共存關係。肉眼能看清水中圖案,但需航拍方可觀全貌。

  玉帶橋

  鹽田梓必遊的地標。建於1950年代初,當時村民的生活資源匱乏,希望能來往滘西洲開拓資源和耕作,因此他們動員全村人力物力來建造連接兩島的橋樑,便利村民生活的通道。

  參觀資訊/鹽田梓藝術節2021

  日期:即日起至7月16日

  交通:於港鐵彩虹站C1出口搭乘1A號綠色小巴;或在港鐵鑽石山站搭乘九巴92線,可到西貢碼頭,在碼頭轉乘快艇或小型渡輪前往鹽田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