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鶴咀燈塔:海角天涯的守望

時間:2021-05-23 13:15:00來源:大公網

  圖:鶴咀以燈塔、海岸保護區而聞名。

  燈塔也被稱為指明燈,亦常被人們賦予指引方向的寓意,象徵希望與目標。在香港的燈塔漫漫歷史之中,於1875年啟用、位於港島東南面的鶴咀燈塔,是香港第一座燈塔建築。現今的鶴咀燈塔,也是香港現存的5座燈塔古蹟中公眾較易接近的燈塔,夏日將至,記者走進有「天涯海角」之稱的香港東南端海角鶴咀,在一覽燈塔等建築、感受郊遊樂之餘,也看香港的燈塔演變之路。

  在以燈塔、海岸保護區而聞名的鶴咀,還有二級歷史建築鶴咀村更樓,以及曾啟用過的鶴咀村學校等特色看點。鶴咀的英文名Cape D'Aguilar,則是以曾任駐港英軍總司令和香港第一任副總督德己立爵士(George Charles D'Aguilar)的名字命名。

  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燈塔

  在開啟鶴咀之旅之前,不妨先一窺香港的燈塔概況。香港城市大學近幾年來舉辦「燈塔古蹟保育研習實踐」(LHRC)項目,由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圖書館館長景祥牯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他在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香港現存的5座燈塔古蹟除舊青洲燈塔之外,其餘4座皆未熄燈停止運作,仍然為往來香港水域的船隻提供輔航服務。一般大眾僅能透過行山小徑到鶴咀燈塔,而橫瀾島燈塔、新舊青洲燈塔、燈籠洲燈塔皆在離島的管制區水域內,一般公眾較不易進入。」

  燈塔航標仍起輔助作用

  景祥牯繼而介紹有關香港燈塔的現狀:「目前海事處管理的燈塔、燈浮標、燈樁大約500余座,雖然邁向數字化時代,紙本海圖也邁向結合GPS定位系統,但為防止系統信號滯延,燈塔航標依舊出現在紙質版本與電子版本海圖上,給航海者另一種航海定位的輔助方式。」

  記者擇日前往鶴咀,從港鐵筲箕灣站出口乘坐9號巴士,約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后抵達鶴咀。一路沿鶴咀道前行,夏日炎炎,通往燈塔的路也要走上頗久,好在沿途平坦,路上的自然景觀也充滿清新綠意。早就聽聞鶴咀有間豆腐花,途中經過芽菜坑村信箱的位置再走上一段,便看到了立於路邊較為顯眼的鶴咀阿蘇涼茶山水豆腐花橫幅,和一旁的信記士多橫幅。沿着該岔路口進入,沿路還可觀賞到兩座舊建築:鶴咀村學校舊址和鶴咀村更樓。

  鶴咀村學校於1967年建成,學校的名字是由商紳鄧肇堅爵士題名,校舍面積不大到如今已經荒廢,也不僅讓人默默想像昔日學生們在此上課的情形。於19世紀落成的鶴咀村更樓,是二級歷史建築物,建築以花崗岩築成,高約兩層樓,設有槍洞及天台城牆。在海盜猖獗之時鶴咀村民屢次受到滋擾,更樓在當時作保障村民安全、收藏村民貴重財物及藏身抗敵之用。

  經過電訊盈科鶴咀海底電纜站,沿路邊指示方向走,抵達此程的重點:鶴咀燈塔。燈塔建築呈白色的圓形石塔,有近10米高,走進可見到燈塔底座、拱形門口及螺旋式樓梯均由石塊砌成,工藝精湛。人們喜愛與燈塔合影留念,不過燈塔周邊空間較小,要將人和大部分燈塔都拍入其中,需要找到適宜角度。

  香港發展為繁榮的商埠,與蓬勃的對外貿易息息相關,鶴咀燈塔便誕生於此背景下。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鑿后,中外通商活動更趨頻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香港水域已建有7座燈塔。1867年,海軍測量員列特中校受命在進入香港港口的航道沿岸,選擇適當的位置興建燈塔。他建議在橫瀾島及香港島以南一個小島,即位於前往新加坡航路上的Gap Rock設置燈塔,然而由於當時這兩個地方均超越香港水域範圍,故計劃無法落實。根據時任港務長1873年的報告,鶴咀、青洲和歌連臣角這三個地點雖屬次選,但全部位於香港水域,而地理上又能扼守香港東西兩面入口,為進港的船隻導航,故此,鶴咀燈塔的興建工程隨即展開,並於1875年啟用。

  1975年改自動化操作

  鶴咀燈塔的照明儀器屬固定一級屈光鏡,可射出白色燈光。燈光的焦平面位於平均海平面以上200呎,如天氣清朗,遠至23海里的水域也能看見。然而隨着橫瀾燈塔於1893年落成啟用,鶴咀燈塔失去其原有的功能,至1896年停止運作。鑒於當時青洲燈塔的照明儀器只屬四級號燈,為提升照明裝置的性能,當局於1905年決定將鶴咀燈塔上已停用的一級號燈及其附屬設備遷往青洲,重新安裝使用。及至1975年,鶴咀燈塔改為自動化操作,燈塔的燈光再次亮起。

  觀賞完燈塔和沿路的海底電纜站之后,若仍有體力還可繼續前行至海岸保護區,觀賞鯨魚骨架、蟹洞等,再原路返回至此程起點,搭乘巴士或小巴返回港鐵筲箕灣站。鶴咀的海景常令人產生錯覺,彷彿身處某個歐洲小島,一路上,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何等愜意。

  出遊小貼士:

  鶴咀道沿途平坦,着輕便舒適、透氣衣物即可。但天氣炎熱,全程幾無遮蔽物,要做好防暑措施。沿路蚊蟲較多,建議穿襪子、長袖衣服和長褲,帶上蚊怕水。

  大公報記者 李亞清(文、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