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獅城的陽光令人難忘
在香港氣溫驟降的日子,格外懷念新加坡的燦爛陽光。姑且不論度假勝地聖淘沙島的風光旖旎,東南亞首座環球影城的星光熠熠,關於新加坡的一切回憶,都籠罩着暖陽的金邊。
曾經在「東方之珠」,遙想着「星港雙城記」。終於在那年五月,出差新加坡一周,第一次踏上想像中的神奇土地。/沈 言
首次到埠,自然將所有公餘時間都奉獻給增廣見聞。商務夥伴是一間在香港上市的能源公司,總部設於新加坡大華銀行大廈,毗鄰新加坡河、濱海灣。於是,當仁不讓地享受商務中心區的地利之便。
漫步新加坡河畔,沿着貫穿城市的生命之河,與新加坡的象徵——魚尾獅像,赴一場久違的約會;在萊佛士登岸遺址,駐足凝視,發一陣尋古之幽思。
牛車水古今交融
以腳步丈量濱海灣日新月異的發展奇跡,欣賞目不暇給的視聽盛宴:憑海臨風,眺望如蓮花盛放的藝術科學博物館、狀似榴槤的濱海藝術中心、若揚帆遠航的金沙酒店,飽覽別出心裁的現代建築藝術;登臨天空花園,鳥瞰獅城壯麗的天際線;穿越全球首座雙螺旋結構人形彎橋,勝似閒庭信步;乘坐亞洲最大飛行者摩天輪,將璀璨夜色盡收眼底;沉醉擎天大樹「阿凡達」的奇幻燈光秀,流連奇花異草的瑰麗世界……
華人舉凡在異國他鄉,總是會不經意地找尋故鄉的影子,唐人街因此成為一解鄉愁的所在。牛車水是新加坡的唐人街,雖然並非清一色的華人居住區,但作為南來華人的發祥地、廣東人和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奠定了新加坡的中華文化根基。在牛車水,古老與時尚交相輝映,購物中心、各色商品小販、美食攤檔和百年老店散布於橫街窄巷,吃喝玩樂一應俱全,熱鬧喧囂卻又秩序井然。目之所及,中國元素無處不在,置身其中,不由得慨嘆「不知何處是他鄉」。
牛車水亦是多元宗教的活化博物館,佛教、道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毗鄰而居,和睦共處。詹美回教堂與馬里安曼興都廟,構成華人地區獨特的風景線,堪為華麗地標。作為新加坡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詹美回教堂糅合東西方元素,南印度伊斯蘭式樣的正門、新古典主義的禱告殿、華夏綠色釉面瓷磚的大窗,彰顯兼收並蓄的建築風格。作為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廟,顧名思義,馬里安曼興都廟供奉的是擁有治愈疾病神力的馬里安曼女神。除宗教功能外,殖民地時代,馬里安曼興都廟還是興都教徒的婚姻註冊局,負責主持興都教徒婚禮。當層層疊疊的印度教神靈、神獸與神物,藉精美絕倫的工藝、大膽熱烈的色彩,一下子映入眼簾,不得不讚嘆滿天神佛的如火魅力。
供養佛牙舍利的佛牙寺龍華院,是牛車水鬧中取靜的一方淨土,採用佛教曼陀羅的法壇概念,結合唐代中土建築風貌形制,簡約、樸實、雄渾而大氣,一如盛唐氣象。作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的佛教與中華文化藝術中心,佛牙寺的佛教聖物聞名遐邇,卻並不高高在上,附設茶館、劇場和博物館,走大眾化路線,落地推廣佛教歷史文化。信眾可以在法相莊嚴的佛堂大殿禪定修行,遊客可以在有轉經筒的屋頂花園沉思冥想,拜謁也好,參觀也罷,紅塵煉心,隨喜方便。筆者初訪佛牙寺,恰逢新加坡佛教盛事——衛塞節期間,有幸體驗紀念佛陀誕辰、悟道和圓寂的盛大節日,親身浴佛,心境亦隨之變得純淨和聖潔。
在新加坡,除了推而廣之的「亞洲價值觀」核心——中華傳統文化,還有殖民地時期遺留下來的英國文化印記,在英語為官方語言之外,尤以教堂文化最為突出:從最古老的教堂亞美尼亞教堂、首座天主教堂聖約瑟教堂、首座聖公會教堂聖安德烈教堂、首座泰米爾人天主教堂露德聖母堂,到天主教主教駐地善牧主教座堂、古典哥德式建築風格的讚美坊教堂、服務中印信徒的天主教教堂聖伯多祿聖保祿堂、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歷史最悠久的堂會直落亞逸禮拜堂,教堂建築之旅,豐盛而滿足。
新加坡是多元文化匯集之地,在中國文化和英國文化之外,馬來文化和印度文化亦閃爍耀目光芒。
甘榜格南中東風
甘榜格南,名字起源於曾經在此繁茂生長的格南樹。追溯歷史,則當回首英國殖民新加坡之初,殖民者對土著首領的利益交換與仁慈關照,萊佛士爵士允諾每年向島主天猛公和柔佛蘇丹發放津貼,並特許居住於甘榜格南地區,自此孕育新加坡穆斯林聚居區之雛形。作為歷史上馬來皇室的活動中心,甘榜格南以蘇丹回教堂為中心,是新加坡穆斯林的商業中心、文化中心和信仰中心,滿載馬來族群的悠久歷史。在滿溢中東風情的甘榜格南,伊斯蘭建築林立,蘇丹回教堂的唱經聲彷彿具有超時空的穿透力,散發着一種曠世的肅穆與滄桑,蕩滌塵世浮華。
哈芝巷作為甘榜格南核心地帶,匯聚精緻咖啡館、時尚禮品店和特色商舖,可謂小資天堂、文藝小清新的聚集地。特色服飾、時尚精品、限量傢具等,富有原創活力與潮流熱力,彷彿有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魔力。又有誰會想到,如今的時尚潮流之地,「前世」竟是一條屹立着戰前倉庫老房的空蕩街道?正是大批本土設計師、藝術家和青年創業者的進駐,令舊巷煥發青春,重獲新生。
小印度是新加坡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無論是建築風格、街道規劃,還是商舖類型、生活模式,都類似印度,洋溢着濃郁的印度特色,名副其實,猶如印度的縮影。據說,萊佛士爵士航船上的印度士兵與隨員,是新加坡的第一批印度移民,落船後即以小印度為落腳點,從此聚群而居。實龍崗路是小印度最主要的商業街,沿街有竹腳中心、竹腳廣場、小印度中心、實龍崗廣場和穆斯塔法中心,綿延的店舖售賣各式貨品,從金銀首飾、金屬器皿、民族珠寶,到手工藝品、絲製莎麗、茉莉花環等,琳琅滿目。川流不息的行人,星羅棋布的廟宇,隨地擺賣的新鮮果蔬,隨風飄盪的咖喱濃香,交織成獨一無二的印度風情。獨自遊走在小印度的巷陌,真有一種錯覺,恍若置身於南亞熱情國度。
一程山水,一米陽光。點點滴滴的回憶,在香港春寒料峭的時光裏,靜靜流淌,帶來絲絲暖意,溫潤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