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解讀2017試題(卷1題1)

時間:2017-10-17 03:16:10來源:大公網

  (a)描述資料A所顯示的香港華裔人士對不同少數族裔群體的接受程度的模式。(4分)

  (b)就資料A及B,指出及解釋可能影響少數族裔青年人對他們將來在港的抱負的兩個因素。(6分)

  (c)「香港是個族裔共融的社會。」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參考所提供的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8分)

  資料來源:《考評局通識教育科2017卷1題1》

  單元二 主題3:身份和身份認同

  探討問題    

  不同的社群,如新來港人士、新界原居民和少數族裔,他們怎樣發展身份認同?

  說明      

  影響歸屬感及身份認同的因素,可包括:歷史發展;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程度、社教化的不同媒介、傳統文化、普及文化、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推動、教育

  單元二 主題1: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什麼貢獻?有什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說明      

  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的障礙,例如可動用的資源、科技水平、社會凝聚力、對社會公義的觀點、區域及國際因素

  ●就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的緩急輕重的決定,可因應不同因素而變動

  ──不同人士/階層/利益群體的組合

  => 大多數相對於少數

  => 敢言相對於沉默

  => 積極相對於被動

  => 資源充裕相對於資源匱乏

  ──判斷其急切性:對個人、群體和公眾利益的考慮

  單元一 主題2:人際關係

  探討問題    

  在不同的關係中,青少年如何建立身份和理解角色?

  說明      

  在不同關係中建立身份和理解角色

  ──影響青少年在不同關係中建立身份的因素,如性別定型、朋輩影響、父母管教方式、種族淵源

  ──在不同關係中青少年的角色期望和行為與人建立關係

  ──建立和維繫關係的技巧,例如了解彼此的需要、特權和責任,在群體中繼續生存的策略

  ──在不愉快處境中(如被人杯葛)的自衛機能

  ──社會和諧與個人自由之間的權衡問題

  ──在不同關係中,建立歸屬感、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的重要性

  單元一 主題1:自我了解

  探討問題    

  對於青少年把握機遇和應付挑戰,如逆境或重大轉變,各項生活技能為何重要?為什麼有些青少年易於掌握生活技能,但有些卻感困難?

  說明      

  掌握各項生活技能來把握機遇和應付挑戰

  ──討論青少年的成長如何因掌握或缺乏各項生活技能(如訂立目標、化解衝突、建立關係)而受影響

  ──不同生活技能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如時間和財政管理──達到獨立自主、理性和自律

  應付逆境──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妨礙掌握各項生活技能的因素,如青少年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協助青少年掌握生活技能的途徑和重要人事

  ──關於掌握生活技能的自我反省,例如了解個人的不足之處;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實踐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

  資料來源:摘錄自《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