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東南亞嚴打 台恐淪「毒品轉運站」

時間:2017-04-03 03:15:51來源:大公網

  圖:台灣警方日在桃園逮捕詐騙集團楊姓少年車手,發現他還涉嫌毒品分贓,起出大量毒品\中央社

  【大公報訊】東南亞近來嚴打毒品,毒販為躲避風頭,紛紛轉移他處運毒,台灣亦成重災區。「法務部」資料顯示,去年度台灣查獲毒品有高達94%為境外流入,而台灣更成為日本第三大境外毒品來源地。有「立委」憂心指出,台灣恐淪「亞洲毒品轉運站」。對此,已有藍綠「立委」要求修法加重處罰。不過,對於如何打擊毒品,台灣多年以來一直沒有系統性安排,有媒體感嘆,台灣有反毒工作,卻沒有整體性政策,要求當局革除「打假球」心態,不再空喊口號。

  綜合聯合報、中國時報消息:不久前,台中清泉崗軍營發現毒品事件震驚全台,毒品氾濫引起島內關注。據台灣「法務部」統計,去年自境外流入台灣的各類毒品共重達6596.9公斤,佔全年度毒品查緝量的94%,相對於2015年度境外流入毒品的78%成長不少;最為顯著是在去年7月間,就有重達1471.4公斤的境外毒品走私入關,這段期間正好是菲律賓新總統上任,打擊毒品最嚴厲的時刻。

  成日本第三大境外毒源

  綠營「立委」李俊俋指出,坊間已在流傳,東南亞國家雷厲風行掃毒,台灣恐怕成為新的亞洲毒品轉運站。刑事局則坦承,最近查獲的境外毒品的確有增加趨勢,主要轉運到日本、澳洲及新西蘭。亞東關係協會秘書長蔡明耀也表示,去年有1000多公斤的毒品從台灣流入日本,上百名台灣年輕人因涉嫌走私毒品遭到逮捕。另根據日本財務省統計,台灣2016年為日本境外毒品第三大來源地。

  此外,現行的《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對於單純施用第三、四級毒品並無刑責,僅處以罰鍰及8小時以下的毒品危害講習。國民黨王育敏提案,施用第三、四級毒品而有成癮傾向者,需強制接受1年以下之戒癮治療;至於對未成年人販賣毒品者,應加重其刑二分之一。

  事實上,不僅外國毒品流入台灣問題日趨嚴重,青少年吸毒問題也不容忽視。據台媒報道,台灣青少年接觸毒品的年齡,平均在十二歲到十五歲之間,此外,販毒集團的手法非常多樣化,除利用學生在同儕之間販毒,並將毒品摻入香煙、糖果、飲料之中,讓青少年在不知不覺間染上毒癮。不僅如此,毒品的嚴重性往往遭到淡化或遮掩,官方數字存在很大的「黑數」。

  青少年吸毒通報僅5%

  台灣成癮科學會理事長林滄耀認為,每百名學生吸毒,約僅五件會被通報。

  有台媒說,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徹底革除「打假球」心態,否則,若任由各地機構虛偽造假、欺上瞞下,校園反毒口號喊得再響,也不會有任何效果。

  對此,「立委」李麗芬提案,兒童、少年持有或施用第三級或第四級毒品者,應先交付地方主管機關進行6個月以上、1年以下專業輔導。李麗芬舉K他命(香港稱「K仔」)為例,目前尚缺乏有效替代藥物,且心理上癮性大於生理上癮性,因此臨床上的治療多以心理社會取向的介入為主。

  對於社會各界要求加強打擊毒品的呼聲,蔡英文2日在臉書上表示要建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反毒更是政府的第一要務」。蔡英文說,當局致力整合政府與社會各部門,全力推動各項反毒工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