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食 色/碗仔翅\判 答

時間:2025-08-21 05:02:16來源:大公报

  如果讓我在香港挖一條味覺的時光隧道,入口一定在筲箕灣的東大街。人流熙熙攘攘,店家永不疲倦,菜單上一筆一畫寫着「碗仔翅」。向裏張望,也許還能看到鍋中咕嚕咕嚕冒着泡,像港片裏永遠拍不倦的槍戰慢鏡頭─只不過子彈換成了粉絲,血包變成了鮑汁。

  碗仔翅誕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地點眾說紛紜,只知道無論誰先「動的手」,一切都是百廢待興。兜裏錢不多,嘴巴卻刁得要命,吃飯無小事,要鮮、要滑,最好還有「矜貴」的幻覺。小販們目光掃過尋常食材,挑中了粉絲,從此之後它的命運就不尋常了。沸騰的大鍋是舞台,粉絲被委以重任。用豬骨、豬皮、魚乾、香菇熬湯,輔以木耳絲,調入醬油再勾個芡,撒點胡椒粉,一碗「平民翅」橫空出世。這滋味,是生計的辛酸,也是草根的韌性;這滋味,安慰了街坊們的胃,也滿足了啖「山珍海味」的虛榮心。

  於是人們也知道,無需真魚翅的排場,粉絲演的戲也有玲瓏心思。不信你等小販手腕翻飛,遞出熱騰騰的那一碗,「呲溜」幾口滑進肚,平實,但也真香。能熱得你直跺腳,也能鮮得你忘乎所以,最妙的是那份滑,倔強又頑皮,芡汁裹住粉絲,宛如絲綢輕撫喉嚨;等最後,胡椒粉的辣氣才直衝向鼻腔─反應過來為時已晚,「靈魂出竅」在那一刻得到了最精準的詮釋。如果加醋,酸味會在某一瞬猛地劈開濃稠,讓味蕾醒得徹徹底底。當然,如今的碗仔翅裏,也有老闆豪擲帶子、鮮蝦,吃的不是平價,到頭來還是最珍惜當年的模樣。要真說魔力,誰都比不過蛋花,蛋液要一點點滑進滾燙的湯中,變成金黃的細絲,再輕輕攪拌。吃的時候蛋香朦朧,像王家衛鏡頭裏的「曖昧」─你知我知,卻不點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