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畫蛇添足的STEAM

時間:2017-02-28 03:16:06來源:大公網

  寫了幾篇關於STEM教育的文章,朋友提醒我,現在政策用語逐漸改為STEAM了,也就是在原有的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當中,加上一個Art藝術。原因據說是如果只強調STEM的理工學科類的話,缺乏了人文科目素養,所以補上一個Art藝術或者文科的意思。對此,我的評語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為什麼這樣說呢?難道我是重理輕文?怎麼可能呢?筆者中學就是學習文科。之所以這樣認為,道理很簡單:

  第一,無所不包的課程,等於什麼都沒有。根據教育局和課程發展議會在2015年11月發布的「推動STEM教育 發揮創意潛能概覽」(下稱「概覽」),「推動STEM教育就是為了配合全球的教育趨勢,以裝備學生應對社會及全球因急促的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轉變和挑戰。(概覽P5)」這就是清清楚楚明擺着要推動科學科技教育的進一步普及,這才是這項課程政策的重點所在。突出了重點,突出了以往並沒有突出過的重點,不等於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從此重理輕文。

  邁入新高中學制之後,中英數通識,四科必修學科,一直有意見認為,四科必修學科的語文文科的比重高了點,因為其實通識教育科本身也是比較着重語言文字。既然連必修科目都是比較語文文科傾向的,那麼現在提出一個STEM來着重理工學科的教育,相互平衡,又有何問題?何必非要加上一個Art藝術或者文科的名詞,來「稀釋」原有STEM教育的理工學科含量呢?

  第二,STEM教育裏面當然包含了人文內容,例如許多工程技術不僅僅是計算與設計,同時也包含了在技術可行性許可的基礎上,對美觀新穎的審美追求。大到一座建築物,小到一件小器皿,不僅要在技術上能夠解決生活或者生產上的問題,同時總要滿足人類對美的嚮往。然而,這一切審美和人文的元素,一來在其他人文學科教育當中並不缺乏,二來其實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甚至高到幾乎要到大專以上的教育程度,才能真正達至科學科技與美術藝術相互融合。

  試想像一下,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能夠掌握到相當水平的STEM理科知識,已經不是容易的事了,還有要求他們在掌握理科計算和定理之餘,進一步能夠運用理科工具去創造具備審美水平的科技產品?這要求也太離地了吧!

  誠然,每一學年全香港有十幾萬中小學生,這麼大的一個人口基數之下,總會有出類拔萃的尖子,甚至是資優(gifted)學生,他們能夠做到這個要求。但是,不要把本來屬於拔尖的要求,變成普及教育的要求,這恐怕一直是教改以來常常出現的通病。

  一言蔽之,還STEM教育一個純粹的理工科教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