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光影邊緣─香港電影的卧底世界」展覽現場。
「光影邊緣─香港電影的卧底世界」主題展覽現正於大館複式展室舉行。展覽精選8部經典卧底電影,包括《邊緣人》《無間道》《門徒》《掃毒》等,結合戲服道具、劇本手稿、訪談片段及場景還原,帶領觀眾深入大館探索香港電影中卧底角色的情感與掙扎。\大公報記者 郭悅盈
「光影邊緣─香港電影的卧底世界」以十個場景展開一場沉浸式光影旅程。部分場景重現經典電影瞬間,並搭配劇本手稿及導演、演員、作曲家的訪談片段。大館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組成,如今已蛻變為重要的文化歷史空間。大館藝術總監簡寧天表示,是次展覽選址大館01座別具意義:「這裏曾是刑事情報科與毒品調查科的辦公地,無數真實的警匪故事曾在此上演。」
走進虛擬卧底世界
展覽從第一幕「我是…」開始,觀眾穿越大型銀幕播放的電影經典片段,沉浸於交織的卧底電影對白中,逐步踏入「身份錯置」的虛擬卧底世界。
隨着展覽深入,第二幕「邊緣人網」的氣氛轉為低沉緊張。昏紅燈光映照堆疊如山的檔案、監控照片與偵查圖像,桌上陳列着老式電話和打字機。這不僅是場景重現,更暗示觀眾正逐步進入調查與潛伏的「灰色地帶」。八部卧底電影的故事在此鋪開,為觀眾探索卧底的內心世界揭開序幕。
接着,第三幕「無間交易」和第四幕「風雲戰場」位於展覽空間核心,集中展現角色面臨的多重壓力與極限挑戰。前者以模擬監控室重現任務現場,聲音與視覺緊張交織;後者則呈現感官體驗,槍聲迴盪,燈光如警報般閃爍,讓觀眾切身感受到卧底處於火線上的危險。
第五幕「命在邊緣」呈現講述卧底電影的大型畫作,沿走廊延展,串聯經典情節和角色情感,宛如一幅電影史的視覺長卷。第六幕「被遺忘的房間」則以低調靜謐的氛圍結束前段旅程。蔡琴歌曲《被遺忘的時光》在展廳環繞,映照卧底角色內心的孤獨與撕裂。
隨後,第七幕「辣手茶樓」與第八幕「橫掃片場」帶來沉浸式動作場景體驗。特別是「橫掃片場」重現電影《掃毒》的車禍瞬間,泛白車頭與飛散磚塊化為震撼的裝置藝術。旁邊的區域還原1990年代的電影拍攝片場,展示當年的攝影和燈光設備,呈現那個年代的電影工業風貌。
探索卧底電影幕後
除場景還原外,觀眾亦可欣賞由著名電影人借出的珍貴手稿與獎座。第九幕「電影門徒」展出多份電影劇本原稿,包括《英雄本色》、《無間道》、《掃毒》等電影的手稿與分鏡圖。設計師在空間中巧妙融入《門徒》的電影元素,例如「魚子醬」,呼應電影中的經典台詞。
最後,穿過展示電影手稿與獲獎獎座的第九幕,觀眾在《英雄本色Ⅱ》經典場景為靈感的「a better tomorrow」字樣前結束這場參觀之旅。
整場展覽亦透過展覽每一幕中播放的獨家訪談,帶領觀眾深入電影界及真實卧底專家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