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表示,內地科學數據的開放方面,一定會充分考慮到要讓香港的科研機構和香港的科學家受益。圖為「九天微星」衛星研發團隊在探討衛星技術問題\新華社
科學數據,被認為是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戰略資源,也是信息時代利用潛力最大的科技資源。國家《科學數據管理辦法》日前正式下發,將彌補中國在科學數據管理上存在的短板,推動科學數據規範管理、開放共享。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4日在回答大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香港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科學數據開放共享,包括數據中心的建設等方面,將更多發揮香港科學家的作用,令更多的香港科研機構和科學家從中獲益。\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在大數據時代,科技創新越來越依賴於科學數據綜合分析。海量科學數據對生命科學、天文學、空間科學、地球科學、物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科研帶來衝擊性的影響,科學研究方法因此發生重要變革。隨着中國科技投入增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學數據的數量、質量大幅增長。中國近年來在加強科學數據管理和開放共享方面開展大量工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特別是有許多高價值的科學數據並未在內地得到充分的共享和使用就流向國外。葉玉江坦言,「科學數據,是國家科技工作中短板的短板」。
將數據安全放在首位
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科學數據管理辦法》正式印發。葉玉江表示,辦法將科學數據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對涉及國家安全和秘密的科學數據如何把握好開放與保密的關係,做出原則性、政策性的規定。科學數據管理,要加強關鍵數據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強化國家關鍵數據資源的保護能力,增強數據安全預警和溯源的能力,暢通科學數據軍民共享的渠道,依法確定科學數據安全等級及開放條件,並建立數據共享和對外交流的安全審查機制。
對於香港科學家能否共享內地科學數據的問題,葉玉江給出肯定答案。他表示,香港近年來的科研進步和科技創新水平、大學的影響力、在國際上的地位都快速提升。香港科學界心繫祖國,希望融入到國家創新體系中,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葉玉江說,香港以基礎研究見長,自己作為科技部基礎司司長,與香港科技界聯繫密切,對此感觸尤深。
發揮更多香港科學家作用
葉玉江表示,截至目前,科技部已經在香港建設了1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日前出台的科學數據管理辦法,主要是對內地數據的生產者提出要求,但並非與香港無關。在數據的開放方面定會充分考慮到要讓香港的科研機構和香港的科學家受益。在未來推進工作的過程中,包括數據中心的建設、規劃的設計等方面,會更多發揮香港科學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將來科學數據的使用共享要讓更多的香港科學家受益。
據了解,中國2004年起先後在基礎科學、農業、林業、海洋、氣象、地震、地球系統科學、人口與健康8個領域支持建成了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初步形成一批資源優勢明顯的科學數據中心,還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資源環境領域、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等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中,將科學數據納入項目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