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牽頭發起的中央企業國創投資引導基金(即「國創基金」)16日在北京創立。該基金總規模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近1700億港元),將主要投向航天、核能、船舶等軍民融合產業,以及高鐵、先進電網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並對量子通信、3D打印、機器人、石墨烯、碳纖維、高溫合金、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一批中央企業優質項目進行投資布局。/大公報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
國創基金是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指導下,由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聯合中國中車集團、國新國際、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郵儲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北京市政府等發起設立。國創基金落戶北京順義,首期規模1139億(約合1287億港元)。
4支引導基金總規模4869億
事實上,設立國創基金是中國央企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國資委此前表示,將力推央企踐行創新驅動戰略,設立國協、國同、國創、國新4支引導基金,打造新興產業孵化器,而這四家基金的第二個字連起來就是協同創新。上述引導基金的總規模預計達4300億元(約合4869億港元)。
作為中國最大、世界知名的航天企業,航天科技牽頭的國創基金投資將側重哪些方面?據介紹,基金將依靠各中央企業以兩院院士為代表的高科技專家、優秀的產業領軍人才以及外部知名投資專家的智力支持,主要投向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技術已經過產業化驗證、市場空間巨大、成長迅速的航天、核能、船舶等軍民融合產業,以及高鐵裝備、先進電網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清潔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並對量子通信、3D打印、機器人、石墨烯、碳纖維、高溫合金、高強輕質合金、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一批中央企業優質項目,進行投資布局。
引導資金真正進實體經濟
同時,國創基金還將依據航天科技等中央企業具有的技術優勢,結合地方特色優勢產業,探索與地方政府共同成立基金,促進央地合作、協同發展,使中央企業項目能夠更好的融入地方經濟,滿足地方需求。目前,國創基金正在與陝西、四川等地方政府研究論證在節能環保、衛星應用、機器人、新材料等領域的基金合作。
據介紹,航天科技希望通過設立國創基金撬動市場化資源,以中央企業為主體,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佔領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環節和制高點。引導資金真正進入實體經濟,推動中央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鞏固現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份額,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