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外賣價格大戰,造成很多外賣員工作負擔加重,收入卻不高。圖為一位外賣配送員在北京的高溫天配送外賣。/新華社
眾所周知,企業是社會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間的良性競爭也構成了社會經濟正向發展的重要前提。然而,一段時間以來,超常低價、超強負荷、超標配置等極端的「內捲式競爭」卻在一些行業悄然成風。
這種惡性競爭不僅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更給企業主增添了難以承受的負擔,同時也以不可持續、品質走低等必然屬性,影響着終端消費者的體驗與生活。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及時出手,重拳整治外賣等「內捲重災區」,集中約談,明確規範,嚴禁傾銷,嚴禁強制分攤補貼,還這些行業以清朗的經營秩序和競爭風氣。\大公報記者張寶峰
今年以來,整治「內捲式」競爭的政策導向明顯呈升溫態勢。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問題。會議指出,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等。與此同時,多個部委亦召開會議強調治理低價無序競爭,顯示出國家層面「反內捲」的堅定決心。
近年來,伴隨網絡經濟的高速發展,外賣、跑腿、代買等業務逐漸火爆。隨着更多資本、商家的進入,外賣行業競爭也日趨激烈,甚至被謔稱為「行業捲王」。也恰恰因為外賣行業的嚴重內捲和失序狀態,今年5月,官方重拳出手,國家五部門聯合對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平台企業進行約談,釋放出嚴肅整治「反內捲」的重要信號。
多次約談 構建共贏生態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明確要求:嚴禁低於成本價傾銷、禁止強制商家分攤補貼、保障騎手權益,並強調構建「多方共贏生態」。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國家有關部門在兩個多月時間裏第二次約談外賣行業巨頭。有市場分析認為,此舉也意在呼應10月即將實施的新《反不正當競爭法》。
7月15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也向相關企業發出倡議,呼籲各平台企業立即停止利用市場優勢地位實施強制行為,嚴禁以「流量傾斜」「搜索降權」等手段變相強制商家參與價格補貼活動;嚴禁通過格式條款、算法規則強制商家承擔超過合理比例的補貼份額;嚴禁實施「二選一」「獨家合作」等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
業界呼籲加強食安管控
在多個部委重拳出擊後,各地也紛紛行動起來,開始向外賣行業的「極度內捲」說不。比如,北京、湖北、陝西、青島等省市行業協會就陸續發布倡議書,直指補貼戰「嚴重違背國家反內捲政策」,呼籲平台取消強制攤派、設定補貼上限,轉向食安管控與數字化賦能。
針對這波「反內捲」浪潮,商戶與消費者紛紛拍手稱快。北京一位餐飲企業加盟商對《大公報》說,「內捲就是一種惡性競爭,到最後不僅商家無利潤,商品品質也無法保障,對消費者和我們而言無異於都是雙輸。」北京市民李小姐也對《大公報》說,「眾所周知,極度內捲的結局就是小企業出局,大企業壟斷,可能消費者能享受短期低價福利,但中期來看,必然是商品品質下降,而長期結果就是商品價格走高,埋單的仍然是消費者。」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對《大公報》說,行業過度內捲的本質就是一種無序競爭。而整治內捲的目的就是恢復良性的經營和競爭秩序,同時扶持優質產能,淘汰落後產能,而不是企業之間高烈度的排他性競爭。通過國家一系列的反內捲舉措,各行業也定能最終回到提升產品品質、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