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魚苗:在佛山亞洲藝術公園、中山公園以及廣州蘭圃等公園水域投放鰱魚、鯪魚、拉利毛足鱸等魚苗,利用它們以蚊卵和蚊子幼蟲為食的習性,減少蚊蟲滋生。
•釋放華麗巨蚊幼蟲:在佛山三水區南山鎮無法清除蚊蟲的孳生地,按比例釋放經過實驗室培育的華麗巨蚊幼蟲,其可捕食白紋伊蚊幼蟲,且成蟲不吸血,不侵擾人畜。
•投放攜帶沃爾巴克菌的雄蚊:佛山禪城區祖廟街道試點釋放攜帶沃爾巴克菌的雄性白紋伊蚊,其與野外雌性白紋伊蚊交配後,產下的卵無法孵化,從源頭上降低蚊蟲的「出生率」。
•統一時間點蚊香:佛山順德區北滘鎮莘村等地號召居民在傍晚6時一起點燃蚊香,配合外圍的蚊蟲消殺工作,可提升滅蚊效果。
•無人機「智慧防控」:順德區利用無人機結合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構建疫情風險動態熱力圖,鎖定高層樓頂等「隱秘角落」的積水隱患,及時發現和處理蚊蟲孳生地。
•清理積水:定期清理房前屋後的積水容器,如花盆托盤、廢舊輪胎、水桶等,避免積水成為蚊子孳生地;清理溝渠、天台排水槽淤塞,保持水流暢通;填平窪地。
•補貼鼓勵市民安裝紗窗
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