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名居民在烏鎮互聯網醫院通過網上醫療設備,與北京一家醫院的眼科醫生進行連線診療/新華社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17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開設的「互聯網+智慧醫療」論壇上表示,近年來,中國政府主動大力推進「互聯網+智慧醫療」的發展,中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網絡直報系統,疫情信息從基層發現到國家疾控中心接報時間從5天大大縮短至4小時。/大公報記者王莉、茅建興烏鎮報道
李斌當日出席「互聯網+智慧醫療」論壇時介紹,今年8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衛生健康大會,以及不久前頒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均將「發展健康醫療信息化」、「大數據推進互聯網+智慧醫療」作為建設健康中國之重要內容。近年中國政府力促推進「互聯網+智慧醫療」發展,除了疫情和衛生信息流通速度大大提升,當前中國在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綜合監管以及健康產業等領域,均已獲得「互聯網+智慧醫療」的成果。
遠程醫療惠及偏遠地區
據悉,「十三五」期間,中國將着力推進遠程醫療服務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延伸,藉以讓老百姓實現接入互聯網、接入現代醫療服務體系,讓居於偏遠地區者享受到城市大醫院優質醫療服務。
會上,針對遠程醫療對普通百姓的切實作用,李斌還專門舉例說明。她說,去年西藏阿里人民醫院接診一位重症產婦,產婦和胎兒生命都受到嚴重威脅。當時,在那裏工作的援藏醫生迅速開通遠程診療系統,及時向西安交大二附院傳輸病人相關信息,遠在西安的醫院及時組織會診、分析病情,遠程指導前線醫療人員採取有效治療措施,搶救產婦和胎兒性命。
李斌表示,除此之外,「十三五」期間,中國還將着力構建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着力規範和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大力推動政府健康醫療信息系統和公眾健康醫療數據的互聯、融合、協同應用;着力實現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家庭醫生,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態管理電子監控檔案,一張功能完備的健康卡;着力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標準體系;着力推進健康醫療智能設備的發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