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起)梁沛康、李女士、王紹明及黃培龍 大公報記者楊州攝
【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地中海貧血症患者除要接受輸血,亦會進食鐵質食物,殊不知身體可能積存太多鐵質,威脅其他器官健康。學者指出,部分患者誤以為患缺鐵性貧血,需補鐵造血,錯用鐵質補充劑,令鐵質過剩,體內若積聚過多鐵質,會導致骨質疏鬆、性腺機能減退等併發症。藥劑師建議服用除鐵藥,減輕鐵質過多帶來的不良影響。
58歲的李女士,在小學時已經「面青青」、易疲倦及渴睡,每年暑假都在醫院度過,17歲時因脾臟腹脹,需做切除手術。她說,家人因為她患有溶血性貧血,便經常燉雞湯,補鐵質,她直至30歲被發現血鐵高,需要除鐵治療,注射除鐵藥,「避吃太多紅肉,控制鐵質吸引,即使飯後生果,鐵質亦會急升」。李女士因為曾接受割膽手術,每兩月需輸血一次,同時要服用除鐵藥,才令病情穩定。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王紹明表示,非輸血依賴型貧血(NTDT)病人病徵有面色蒼白、容易疲倦等,亦會脾臟腫大,令身體增加鐵質吸收,鐵質過剩會引致併發症,包括肝功能異常、性腺機能減退等。他建議,NTDT病人要恆常量度血清鐵蛋白,以及使用磁力共振量度肝臟質濃度。
註冊藥劑師梁沛康表示,若病人的血清鐵蛋白高過800微克,需接受除鐵治療,包括針劑藥物、口服藥物,避免鐵質過剩影響心臟、肝臟等器官功能。
聖雅各福群會今年為NTDT病人推出「藥物資助計劃」,約有20個名額,資助約50%藥費開支,申請人須家庭每月入息低於八萬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