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讚好校園

時間:2016-10-20 03:15:24來源:大公網

  上星期五筆者接受了香港青年協會「讚好校園」的訪問,第二天已有部分訪問片段上載網站。鄭先生擬訂訪問的題目頗有意思,可見他有充足準備。我約他11時到校採訪,他早了15分鐘出現。整個訪問不徐不疾,到12時15分完成,總計一個半小時。

  好的訪問者先要做足資料搜集的功夫,以了解被訪者的背景和特點。網上和媒體已有的資料其實已沒有新意,可以免問但採訪者應發掘一些新的問題和▉從新/重新▉的角度去報道或介紹,這才是認真和負責任的方法。

  預約訪問大概是一個星期之前,鄭先生已提了十多條問題給我預備,大致是我的個人成長,加入優才書院的感受,和在學校推動生命教育的概況。我認為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他問我為什麼有志於教育,問我個人擔任校長的苦與樂,問我的教育理念,管理領導的方法。其實這些問題都給我反思的機會,我所做的,是否我所深信的,又在實踐中做得到多少呢?是否能做到表裏一致?「Do what you say, say what you do」稍後鄭先生的文稿出來,我也很想看看是否如我所述。

  他問:「當我退休或離開學校之時,我最希望的境況是怎麼樣的。」我答:「希望各個同學都各展所長,發揮他們的多元智能,希望有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會計師之餘,還有傑出的藝術家,體育精英、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有出色的人才。當然希望沒有為害社會,貪污舞弊,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舊生、校友。為社會培養良好的公民,甚至社會良心,社會精英,國家棟樑當然更好,我也希望有學生使母校驕傲。」

  二十世紀初的德國首相俾斯麥(Bismarck)是個偉大的領袖,政治的強人;他被人稱為Iron Chancellor(鐵血首相)。那時候德國崛起,非常強大,他說要國家強盛,先要做好小學的教育。後來德國參與了兩次世界大戰,雖然都戰敗了,但不至於一蹶不振,元氣未傷。二戰之後,德國國力也慢慢恢復,現在仍是歐洲的大國,歐盟的領袖。德國的「不死」,在於教育制度,能培養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精神,歸根究柢,他們辦好了幼稚園、小學和中學。

  讚好校園,分享不同的教育理念,值得支持,由2014年開始已訪問了不少教育有心人,有空不妨瀏覽一下。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

陳家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