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朗普第二任期攻擊鮑威爾情況
美聯儲7月30日決定繼續維持利率不變,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1日再次要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辭職,雙方矛盾進一步升級。長久以來,利用美元霸權體系,美聯儲按照美國利益需要調控利率,通過貨幣流動從全球收割財富、轉嫁危機。然而,特朗普濫施關稅,導致美國經濟遭到反噬,美聯儲也陷入兩難境地,其獨立性面臨嚴峻考驗。美媒指出,即便美聯儲按照特朗普的要求減息,也無法解決美國面臨的經濟問題。
【大公報訊】7月30日,美聯儲中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投票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0%之間不變。這是美聯儲連續第五次決定維持利率不變,繼續令特朗普不滿。
8月1日,特朗普繼續在社交媒體炮轟鮑威爾是「太遲」先生,批評美聯儲維持利率太愚蠢及太政治,他對於撤換鮑威爾「一秒都不會猶豫」,但補充說這可能「擾亂市場」,因此很可能不會在鮑威爾任期結束前解除其職務。
美媒披露,特朗普考慮最快今夏提前公布接替鮑威爾的人選,讓其成為影響貨幣政策的「影子主席」。鮑威爾的美聯儲主席任期將於明年5月結束。
關稅拖慢增長推高通脹
圍繞美聯儲是否減息,是這場特朗普與美聯儲矛盾的導火索。2017年,特朗普在首個總統任期提名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從2018年開始,美聯儲堅持加息周期,與特朗普希望通過低利率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取向相左,特朗普早對鮑威爾頗有微詞。鮑威爾堅守所謂「美聯儲獨立運作」原則,多次在公開場合拒絕迎合白宮,使特朗普屢感難堪。
美媒注意到,特朗普是在今年4月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加大火力攻擊鮑威爾。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濫施關稅,導致美國經濟遭到反噬,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因此他要求美聯儲減息以刺激借貸和支出。美國債務規模已突破36萬億美元,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還將大幅度提高債務,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利息支出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將減息視為緩解財政壓力的捷徑。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在拖慢經濟增長的同時還加劇了美國通脹風險,為遏制通脹應維持甚至提高利率,美聯儲因此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鮑威爾7月30日說,9月是否調整利率尚未有所決定,並重申需要確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會否成為推高通脹的重大誘因。
炒美聯儲主席存法律爭議
包括美聯儲主席在內的7名美聯儲理事,由總統提名並需得到聯邦參議院確認。《1913年聯邦儲備法案》規定,上述人員「可因故被解職」,但並未定義「因故」,也未寫明解職的程序或標準,美國總統是否有權解僱美聯儲主席在法律層面仍存在爭議,也從未有過先例。鑒於法律上可能碰壁,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近期改變策略,大肆炒作「美聯儲翻修超支」等方式向鮑威爾施壓,要求其主動辭職,但後者決不鬆口。
除了繼續口頭上施壓,白宮可能會加快鮑威爾繼任者的挑選工作。根據美媒披露,下任美聯儲主席為兩個「凱文」激鬥,分別是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和前美聯儲理事凱文.沃什,而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被視為重要人選。美媒指出,即便貝森特最終未被選為美聯儲主席,身為財長的他也對遴選工作產生重要影響。貝森特曾建議特朗普選擇一名現任美聯儲理事接替鮑威爾,而這可能導致美聯儲內部分裂。
值得指出的是,在7月30日議息會議中,FOMC 12名具有投票權的成員中,9人投票支持維持利率不變,但由特朗普提名的兩名理事均支持減息。這是30多年來首次出現2名理事同時在利率決策的投票中意見與其他人相左。美聯儲理事之一的庫格勒將於本月8日提前離職,這意味着特朗普能提名新人選加插到理事會。外界也討論特朗普是否會通過影響FOMC委員會,從而對美聯儲施加影響。
分析指出,白宮公開插手美聯儲利率政策,可能進一步削弱美聯儲的獨立性,若新主席過於迎合特朗普減息的要求,可能引發市場對通脹預期的擔憂。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