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春運和春節消費增速下滑,2018年經濟面臨的挑戰或加大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姜超
狗年春運出現負增長。每年的春運持續時間大約40天,從今年春運前23天(2月1日至23日)的數據來看,全國旅客發送總量同比下降1.19%,而上一次全國旅客發送量的負增長還發生在2008年,而這也意味着2018年春運或出現2008年以後的首次負增長。
狗年春節消費整體平淡,無論是商品零售還是旅遊收入,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從零售來看,今年春節期間的全國零售餐飲銷售額同比增長10.2%,雖說還保持在兩位數增長,但相比過去三年11%以上的增速降幅超過1%。從旅遊來看,今年春節期間全國接待遊客總數同比增長12.1%,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12.6%,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1.7%和3.3%,而今年的旅遊增速也創下了2009年以來的新低。
因此,無論從春運還是春節旅遊消費數據來看,2018年的經濟將面臨着巨大的挑戰,筆者認為春節數據表現不佳背後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消費升級的影響。春運出行有四種方式,分別是道路、鐵路、水運和民航,其中道路和水運是最傳統的運輸方式,也是2018年春運負增長的主要原因。而鐵路和民航的增速依然在正值區間,尤其民航運輸旅客增速依然在12%的兩位數增長。因此,春運增速的轉負部分原因在於傳統運輸方式萎縮,大家選擇更為高端的方式出行。
從旅遊來看,雖然國內遊增速下滑,但出境遊增速顯著上升,比如作為國人第一大出境目的地的香港,2018年的訪港旅客總數達到106.5萬,同比增長14.5%,增速創四年新高。而從電影票房來看,2018年春節黃金周電影票房收入56.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0%,增速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1%。
二是過度舉債買房的後果。從各地披露的春節零售數據來看,中西部地區成為春節消費的主力,而一線城市消費普遍下滑。
在2018年1月份,統計局公布中國一線城市的新房銷售價格同比已經由上漲轉為下跌,在15個熱點一二線城市裏面,有11個新房銷售價格同比轉為下跌,這其實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過去三年我們經歷了房地產的超級繁榮周期,也極大地拉動了地產有關的消費,同時房價上漲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也對消費有明顯的推動。但未來隨着房價由漲轉跌,這一過程將發生逆轉,對消費也將形成明顯的拖累。
料GDP增速降至6.5%
在2015年時,中國居民的總負債大約30萬億元,其中27萬億元商業貸款、3萬億元公積金貸款。到2016年中國居民總負債升至37萬億元,到2017年末上升至45萬億元。假定貸款利率平均5%,意味着中國居民一年的債務利息就達到2.25萬億元,比2016年增加了4000億元,人均債務利息支出增加了大約300元。而統計局公布2017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2.6萬元,意味着居民收入1%被拿去償還新增債務利息去了。這也就意味着如果中國居民過度舉債的行為不發生變化,那麼未來每年的消費增速都會下降1%甚至更多的水平,過度舉債和消費的長期穩定是互相矛盾的。
三是體現了經濟下行的影響。目前對於2018年中國經濟的增速預期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由於2017年的全年GDP增速出現了企穩回升,樂觀人士預期經濟新周期已經啟動,2018年的經濟增速會更好。但是從筆者觀察到的鐵路貨運量、重卡銷售等數據來看,其實2017年四季度以來的中國經濟增速就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而春節消費和春運增速的下滑只是另一個印證。
另外從零售數據來看,過去七年的春節零售增速與全年零售增速走勢基本一致,因此按照今年春節零售增速1.2%的降幅,意味着今年全年的消費增速降幅也將達到這一水平,再考慮到目前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超過50%,其潛在含義是消費下滑對中國經濟增速的拖累將達到0.6%,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超預期貢獻,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從6.9%降至6.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