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想再加一問,與AI談而無禮乎?有此一問,是因為看到一篇網文,提出和AI交談時,不必說「謝謝」。這是因為,對於人類而言,說一句「謝謝」「不客氣」,幾乎沒有任何成本,輕輕鬆鬆就完成了禮貌的社交。但AI對人類指令的每一次回應都要消耗算力,而算力的背後是能源。有人測算過,當你對AI說「謝謝」,AI回覆一個「不客氣」便用掉零點零零零三度電。這個數字看起來極少,卻需考慮到AI用戶極多,積少便成多,況且發電還要用水,如此算來,AI這句「不客氣」還真不便宜。
那麼,與AI交往時,我們都充大爺,頤指氣使,杜絕禮貌用語?且慢,能源賬之外,還要算智能賬。AI是在學習中成長的,而我們與它的每一次交流,都可以給它提供學習機會。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餵」給AI什麼,AI就會變成啥樣;我們怎麼對待AI,AI就會怎樣對待我們。一句「謝謝」,於我們而言,是習慣成自然的禮貌,對AI來說,不僅是一份自我塑造的語料,而且是一次積極的正向反饋。和人類一樣,正向反饋有助於AI「身心健康」,或者說,以更高質量以及我們更感舒適的方式提供服務。
這讓我想起人類學習禮儀的過程。每個人都是赤條條來到世上的。習得任何規矩、禮儀,都要經歷調適的過程。很多人小時候可能因為「不叫人」「不應聲」「沒規矩」而受到父母批評,等到成年之後,才知道養成見人問好、積極應答的習慣,以及下意識地使用「您」「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有多麼重要。AI發展的路與人的成長相仿,只不過它把人類千萬年走過的路濃縮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而我們每一個和它交流的人,都是它的「AI生導師」。對社會新成員AI,還是待之以禮吧。這樣,對它,對我們,對未來,或許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