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參加了一年一度的系主任培訓。大學美其名曰「靜修」(retreat),在學校高爾夫球場的客廳而不是會議室進行,但究其根本還是工作。話題從課表安排到與學生會合作,從培養同事到AI教學,基本都在討論「軟技能」,和往年各部門代表前來指導怎麼看財務報表、評職稱的「硬技能」輸出不同。這樣安排能引導大家反思「大」話題,可是也讓人感到系主任的情感勞動負擔又加重了。
這點在談到打造「系文化」時尤為明顯。主持人發了張講義,上面按綠、黃、紅三豎排列出一系列特點,讓我們按本系情況打鈎、算分。綠欄代表健康,主要表現有:同事間相互尊重,重視教學創新,積極討論科研課題,分擔任務,透明度、公平性和開放度高。黃欄代表警示,包括學生進步太小,教授晉升不順,系裏矛盾多,缺乏共同目標等表現。紅欄代表「問題」,比如出現嚴重違紀違法行為,壓制弱勢群體,系務受阻、無法推進,無法僱用、留住優秀教授。
當然,這是自評,不用把系裏的「髒衣服」公諸於眾。不過「全班」討論如何打造正能量的系文化時,還是能聽到一些同事的不滿。大家都明白,系的大小、歷史長短都影響了各系獨特的風格和氛圍,但文化的產生顯然不是系主任單槍匹馬能說了算的。對那些初出茅廬,第一次擔任系主任的同事來說,這個任務尤其艱巨。即便是老手也能體會到「中層幹部」的窘困。一言以蔽之,權力不大,責任繁多,空有名號沒有實惠。有責任心和服務精神的系主任也只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