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和田沙漠,首次種植的「溫室水稻」畝產達到1051.5公斤,一年能收五季。正常水稻的生長周期是120天到150天,而溫室水稻卻只需要60天,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國農科院的科研人員在新疆和田沙漠裏,僅以350元/平米的成本,建造了佔地上萬畝的植物工廠,他們培育出來的「新稻1號」水稻,採用無土栽培技術,以全營養液為水稻生長提供所需營養,種植在三層的無土栽培架上。科研團隊為此研發出了一套高效冷凝回收系統,這項技術能夠捕捉空氣中的蒸發水汽,經過冷凝處理後再將這些水分返回溫室內,持續為水稻提供水源。沙漠溫室還採取了智能光照系統,在自然光的基礎上,通過LED燈的補光為水稻提供適應不同生長期的光照配方。同時,還可以控制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和根際營養。由於環境控制良好,這裏基本沒有遭遇稻瘟病等常見病蟲害。
目前,沙漠地區的大量土地資源較少被人類開發。未來,隨着設施農業的不斷進步與技術手段的日益成熟,沙漠溫室種稻的模式將進一步推廣,成為解決糧食危機的有力武器。\大公報記者應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