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破局之道/企業主動減產 解光伏「囚徒困境」

時間:2025-09-14 05:02:31來源:大公报

  圖:全球化布局促進光伏行業升級。圖為中墨雙方的技術人員共同巡查墨西哥佩尼亞斯科港光伏項目。\新華社

  近年來,我國光伏行業在高速發展中呈現出複雜多元態勢,正面臨供需失衡引發的「量增價減」等嚴峻挑戰。2022年以來,在需求旺盛、盈利提升、融資暢通等因素推動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能加速擴張,最終導致階段性供過於求的局面。2024年1-12月多晶硅、組件價格分別同比下滑39.5%、29.7%。價格的大幅跳水嚴重擠壓了企業利潤空間,當年43家光伏龍頭企業中,有31家陷入虧損,虧損總額超500億元,大量二三線企業的生存處境更為艱難。

  面對行業困局,不少光伏企業率先啟動自救,以自發減產等方式緩解產能過剩壓力。2024年6月,《人民日報》發文稱,面對市場供需失衡,國內十大光伏玻璃廠商決定集體減產30%。四川樂山、宜賓等光伏產業聚集區,已有多家企業根據市場情況實施停產或減產。此外,更多企業將目光投向降本增效、技術升級與海外市場拓展。

  「當前光伏行業的『囚徒困境』已經存在,解決之道一方面是讓非理性擴建產能盡快退出,另一方面是提升市場需求。」協鑫科技高級副總裁胡澤義表示,以多晶硅為例,價格上漲時行業往往能盈利。企業作為主要參與方,期望相關政策逐步落實,促使產業鏈價格回歸合理水平。」\大公報記者任芳頡、蘇雨潤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