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地第三產業的增速遠超第一和第二產業,達到8%,這是從製造大國向消費大國轉變的重要趨勢
富途證券行政總裁 鄔必偉
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的成績表出台了,實現GDP共82.7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6.9%;經濟總量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也是中國經濟增速在過去七年以來首次提速。其中,最耀眼的就是第三產業的增速遠超第一和第二產業,達到8%,這是從製造大國向消費大國轉變的重要趨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增長貢獻率為58.8%,這是極為不容易的,特別是電商等線上消費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內生動力或有不足
同時,我們也看到,出口也由負轉正了,這主要得益於全球經濟的普遍性復甦,特別是美國經濟的增長。我們預計,按照這個趨勢,2018年外貿將保持增長強勁的勢頭。當然,也不能否認,政府投資也是一個很大的拉動力。
應該講,能有今天成績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也會看到,有些數據反映出經濟前景的隱憂。
首先,貨幣政策還保有較大的寬鬆度,所以增速本身的經濟內生動力有多少是個疑問,我們需要在接下來貨幣政策收緊時期來繼續觀察。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實際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因為從數據上看,去年消費出現旺季不旺,在應該是消費旺季的三、四季度,卻出現了增速放緩的現象,這是值得警惕的,因為對於中國目前正處於消費升級的關鍵階段來說,消費的持續增長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原動力。
民營資本投資乏力
其次,讓人擔心的是民營資本的投資乏力,這個是2017年比較明顯的一個短板。2017年全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8萬億元以上,比上年名義增長6%,但是低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其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說明外資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保持很大的觀望。這就需要我們在2018年多關注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特別是在刺激消費上面下功夫,利用電商發展的巨大機遇,把消費升級做好。
因為民營資本是最敏感的,如果民營資本的投資持續萎縮,實際說明市場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欣欣向榮。
其三,2018年,我們預計,全球特別是美國經濟全面復甦,外需強勁,這個正好是外貿出口的難得機遇,但人民幣匯率和貿易摩擦兩大問題,也會持續困擾我們。因此,處理好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和與各大國,特別是美國的貿易摩擦問題,是我們保持外貿出口繼續強勁發展的重點。
總之,我們在看到2017年經濟發展出現良好轉機的同時,也要同樣警惕在消費、民營資本投資、外貿出口中出現的一些明顯的隱憂,希望2018年的表現能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