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金融科技大有作為/大衛

時間:2017-10-14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本港創新科技正在發力,尤其是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已有通盤大計

  施政報告推動本港發展多元經濟,創新科技股成為重點項目,提出未來五年內,將科研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由百分之零點七三倍增至百分之一點五,相當每年四百五十億元,本港創科料有一番景象,其中金融科技(FinTech)有望成為最大亮點。

  最近本港金融管理局推出七招,全力催谷發展智慧銀行,包括引入快速支付系統、發展虛擬銀行、推出「銀行易」與監管沙盒升級版、商訂二維碼標準、開放應用程式界面等,可見當局推動金融科技扮演更積極、主導的角色,一改過往績極不干預政策,意味本港金融創新將步入發展新階段,前景令人充滿憧憬。

  政府態度更加主動積極

  視為金融創新龍頭企業的眾安保險,在港上市成為市場焦點所在,市值數百億元,可見金融科技等新經濟產業崛起勢不可擋,將成為經濟增長動力新來源。

  更重要的是,金融科技將引領銀行業走進一個革新年代,推動金融服務業步入科技新紀元。銀行與科技結合是大趨所勢,有助提升競爭力,力保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之餘,更可驅動構建世界級金融科創中心,朝着金融科技樞紐的目標進發。本港務必急起直追,迎頭趕上。

  明年移動支付現新景象

  最近金融管理局推出七招發展智慧銀行,令人對本港金融科技與創新發展精神為之一振。當局一改過往「小政府、大市場」的態度,轉為積極主動作為,擔當主導角色。事實上,金融科技與創新的投資風險高、回報長,而且涉及監管問題,政府擔當牽頭角色十分重要,一方面在法例上拆牆鬆綁,促進創新發展,另一方面不能忽視保障社會大眾利益。

  將全面發力互聯網金融

  事實上,金融科技發展千頭萬緒,當局宜訂下優先次序,重點發展。首先,全力催谷移動支付。服務業是本港強項,佔本港GDP比重九成,但移動支付發展滯後,不利於本港零售業升級轉型,還會阻礙電子商貿與網購等產業發展。

  時間就是金錢。金管局要到明年九月才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統(FPS),讓不同銀行帳戶或不同儲值支付工具可以即時轉帳,當局宜快馬加鞭提前推出,再配合訂定二維碼標準(QR Code),連接不同支付系統,相信明年本港移動支付市場發展將有新景象。

  二是全面發力互聯網金融,包括引入針對個人與中小企業業務的虛擬銀行。二○○○年本港曾發出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當年曾有銀行推出沒有實體分行的虛擬銀行,但最後未能成功,反映現行相關法規有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推出「銀行易」,可簡化客戶對虛擬或數碼銀行體驗可能造成不便的監管要求。

  此外,促進銀行開放應用程序界面(API)予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各銀行服務與產品息率與收費可進行比較,並有助於虛擬銀行、網上保險發展。

  三是強化金融科技沙盒(sandbox)的功能,測試產品或服務與完善監管法規,從而促進金融科技發展。所謂沙盒即如兒童遊樂場的沙池,堆砌各樣東西而不影響外圍。換言之,銀行可在沙盒內測試金融科技服務與產品,從中可以檢視風險,包括是否達到監管要求。

  金管局計劃推出金融科技沙盒2.0升級版,以強化功能,其中服務與產品可進行跨界別測試,不再局限於銀行相關產品,還可涉及投資與保險相關產品。

  總之,本港創新科技正在發力,尤其是金融科技已有通盤大計,預期大有作為。正如資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所言。香港創新科技不是失敗,只是尚未成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