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作者看來,3月份CPI同比上升0.9%低於預期1.0%,在於食品價格的大幅走弱
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了3月份通脹數據,3月份CPI同比升0.9%,預期1%,前值0.8%;3月份PPI同比升7.6%,預期7.5%,前值7.8%。筆者認為,從近期數據統計來看,PPI升勢向CPI傳導的猜測完全「說不通」。預測今年CPI中樞在1.2%左右,貨幣政策重回寬鬆的可能性並不存在。/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鄧海清
3月份CPI同比升0.9%,低於預期1.0%,「滯脹論」再被證偽。2017年3月份CPI同比均值0.9%,再疊加2月份同比0.8%,一季度CPI同比水平大幅低於往年同期水平;同時,3月份PPI同比數據7.6%,已經出現高位回落的情況,因此2017年初經濟「滯脹論」的觀點再度被證偽。
PPI同比並未傳導致CPI同比。2016年9月份開始,PPI同比陡峭上行,市場普遍認為,PPI同比的快速抬升會通過生活資料傳導致CPI同比,從而提高CPI同比水平。而2016年四季度,CPI同比走勢一直比較平穩,有觀點則提出PPI向CPI傳導存在時滯的解釋,但2017年2月、3月CPI同比分別為0.8%、0.9%,遠低於歷史同期,反而是PPI同比保持在7.8%、7.6%的高位,PPI傳導致CPI的猜測完全「說不通」。
PPI走勢未能傳導CPI
筆者在此前的報告中指出,PPI與CPI有各自相對獨立的決定因素,類似於市場分割,2016-2017年的PPI同比飆漲不會導致CPI的大幅上行。對於市場分割的一種可能解釋是,CPI產品的主要投入品並非PPI產品,因此PPI價格下降不會對CPI產生影響。
分項來看,3月份CPI同比數據0.9%低於預期1.0%,在於食品價格的大幅走弱。非食品部分,3月份CPI非食品環比0.1%,相比於2月份非食品環比-0.1%,以及2016年3月份非食品環比-0.1%,並不存在明顯的異常情況,反而還有着小幅的提升。反觀食品部分,3月份CPI食品環比-1.9%,大幅低於2月份食品環比-0.6%,大幅拖累CPI食品同比至-4.4%,因此3月份CPI同比低位主要是受食品價格大幅走弱的影響。
從CPI食品細項去看,3月份蔬菜、蛋類、畜肉、鮮果環比均較2月份出現明顯下降,食品各分項價格均大幅走弱。其中,鮮菜環比-7.9%、畜肉環比-2.5%、水產品環比-0.3%、鮮果環比-1.2%,各分項環比基本上較2月份各項下降超過2個百分點,從而大幅拖累了CPI食品走勢。我們認為,春節效應已經明顯消退,並不能作為食品走弱的原因,食品價格大幅走弱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食品供給處於歷史高位,以及房價等高漲對居民消費形成了一定的擠出,從而帶動食品價格的走弱。
PPI拐點已現,3月之後PPI同比將進一步回落。由於高基數因素,2017年3月之後PPI環比低於去年同期環比水平,從而導致3月份環比開始出現回落,PPI同比出現拐點。2016年是供給側改革元年,黑色、原油、鋼鐵等由於供給的減少帶動了PPI同比的大幅上行,但2017年之後,黑色、原油、鋼鐵等價格上漲趨勢將難以超過2016年漲勢,2017年PPI同比大概率將持續回落。
料全年CPI中樞在1.2%
筆者預測2017年CPI中樞在1.2%左右,可能為2009年以來、近八年來CPI最低的一年,2017年有望出現低通脹、經濟溫和增長的最佳局面。由於2017年一季度的CPI同比數據均已公布,分別為2.55%、0.80%、0.90%,大幅低於歷史同期水平,今年前三個月平均比2016年低1.05個百分點,再加上2017年食品價格出現明顯漲不動的情形,我們維持之前的CPI同比預測,全年CPI中樞在1.2%左右。
貨幣政策方面,由於央行通過提高資金成本去槓桿剛見成效,流動性重回略偏寬鬆的可能性不存在。因此,即使3月份甚至全年CPI低於預期,央行可能也不會對此作出反應。央行可以解釋為更關注核心CPI,或者更關注CPI的長期趨勢。3月份核心CPI同比2%,仍然處於較高水平,這可能成為央行不會因為通脹而放鬆貨幣的重要理由。整體而言,目前央行的態度是最不明朗的時期,即「穩健中性」的「中性」對應的貨幣市場利率到底是多少?這是定調全年債市的基礎。
對於債券市場,筆者認為,2016年8月以來的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抬升可能在2017年二季度結束,關注債券的配置時間窗口。如果這一利率中樞在3%附近(7天回購利率),則目前的債券收益率仍然有較高的配置價值。如果央行認可的利率中樞超過3%,同時同業存單監管政策超預期落地,則債市可能仍將經歷調整,但之後的配置價值將更為凸顯,二季度仍然為配置時間窗口,需要密切關注資金面趨勢和央行態度的變化。
對於股市,我們維持股市「健康牛」的觀點。中國經濟處於L形下半場的趨勢沒有改變,企業盈利回升幅度超出市場預期。我們仍然長期看好中國股市健康牛,但結構分化可能會加大,推薦受益於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相關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