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展 水印木刻煥發新生

時間:2025-08-21 05:01:59來源:大公报

  圖:青年藝術家陳羽騫作品《青綠千載》。\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張寶峰報道:由首屆「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帶來的版畫藝術大展,不僅生動折射出當代版畫藝術的發展風貌,展現了版畫藝術家們的個性與創想,更促進了藝術界的交流互動,為這一藝術門類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助力。

  青年藝術家董敏潔認為,創作是展現對生活感悟的藝術轉化。「於我而言,版畫從來不是『我刻什麼,它就成什麼』的單向輸出。水印木刻的創作過程,就像是一場『雙向對話』。在刻板時,木板的紋理、硬度甚至樹結,都會反過來『對抗』我的刀。在印製過程中,這種『對話』更明顯。顏料的濃淡、紙張的吸水性、空氣的濕度,都會讓預想的效果跑偏。在失控裏尋找平衡,其實是材料和自然在對話。」

  青年藝術家朱哲、肖佳煒創作的《查無此人》,是以AI生成人物肖像為題材的絲網版畫作品。雖是人物肖像,但卻查無此人。當下AI技術飛速發展,廣泛應用於圖像生成等領域,引發了諸多討論。在兩位青年藝術家看來,這件作品旨在將這些社會熱點問題具象化,讓觀眾在欣賞的同時,探尋藝術與人文的價值底線,以及在虛擬與現實的交織中,尋找「存在」的意義。

  青年藝術家陳羽騫對《大公報》說,「我的水印版畫作品《青綠千載》以宋代青綠山水為精神內核,通過傳統餖版水印技法層疊暈染,試圖在當代語境中重構東方色彩的詩性表達。」在陳羽騫看來,此次參展不僅是技藝的展示,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思辨。「在應金飛教授『以水印觀照傳統文脈』的學術指引下,《青綠千載》的創作過程始終貫穿着對水性語言當代轉化的探索。」

  「香港這座文化熔爐賦予展覽獨特的國際視野。」陳羽騫認為,在與全球青年藝術家的交流中,自己既見證了數字版畫、AI藝術的革新力量,也更加堅定水印木刻這門「活化石」技藝的當代價值──它以水為媒、以木為骨承載的東方美學基因,恰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青年藝術家胡贏日表示,「這場展覽既有大師作品奠定的厚重根基,又有全球青年創作者碰撞的新銳火花,讓版畫這門古老技藝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