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戴靜文報道: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政府近年致力打擊濫用公屋,3年來已收回9000個濫用單位,若以每個單位建造成本100萬元計算,即節省超過90億元。房屋委員會今年推出的「舉報濫用公屋獎」,至今接獲3500宗申請,上月有首批3宗舉報獲頒發獎金,涉及在公屋單位提供美甲服務,公屋單位改裝至仿如美甲店模樣。
房委會於今年1月15日實施新設立的「舉報濫用公屋獎」,旨在透過市民舉報提供線索,查找出一些較隱蔽的濫用公屋個案。舉報人必須以實名舉報,當房委會憑藉舉報人提供的資料,成功向濫用公屋住戶發出遷出通知書,房委會會向舉報人提供感謝狀及最高3000港元現金獎勵。
揭單位變美甲店
何永賢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至今接獲的舉報申請中,有700宗提供的資料能夠讓當局跟進。當局於7月發放首批獎金,涉及3宗舉報,包括在公屋單位提供美甲和穴位按摩等服務,她形容有關個案有很多證據,也有很多環境證據,「例如(公屋)單位已經變成店舖模樣,進去如同有櫃位,可以挑選美甲款式,全部有標示價錢。」
何永賢表示,房委會在執行收回公屋政策方面有守則,若涉及特殊情況,會安排社工跟進,有需要時會提供恩恤安排,或暫緩收回公屋單位。她強調公屋是讓基層市民可以慢慢向上流動,當局亦會推出各項措施創造上進氣氛,不過暫時無意調整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
她表示,公私營房屋供應「七三比」可以暫時維持,過去一年的私人住宅供應量達2.4萬伙,高於以往每年約1.7萬至1.8萬伙,市場需時消化和鞏固。她稱房屋政策會保持動態及靈活性,回應社會變化。簡約公屋對縮短輪候公屋時間的效果顯著,未來會全速推進項目完工。
她早前外訪時注意到,其他國家的私人發展項目有混合興建公營單位,在同一個樓盤提供出租公屋,樓宇質素看來與私樓的差不多,但缺點是倚賴發展商興建,當發展商投地意欲減低,發展步伐放慢,便會影響公營房屋供應,她強調政府必須掌握供應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