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DSE口試「滌親溺器」難倒考生

時間:2017-03-17 03:15:43來源:大公網

  2017年度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卷四說話能力(口試)本周二開考,今年出現一些看似刁鑽典故題,例如以「戲彩娛親」及「滌親溺器」談孝道,有考生坦言不明所以。西門英才中學校長簡加言表示,孝的精神是永恆的主題,所以取廿四孝的精華作題目是重要的。資深通識科教師李偉雄認為對考生是挑戰,盼可喚起重視中國文化的傳統。/大公報記者 唐曉明

  五萬餘中文科考生,本周二至下星期開始分批參加口試。去年考生表現較差的典故題,本周三再出現。題目問道「以下哪一個提倡孝道的故事更值得為人子女者學習?『戲彩娛親』及『滌親溺器』」不少考生事後在網上熱議,Ko Chun Chung問「滌親溺器」是指「洗尿壺同幫父母沖身?」黃子穎稱「反而想知……呢題有否生還者?突然覺得自己嗰組幾好,至少圍繞孝道。個個又讀錯字,又講D(啲)咩衛生呢D九吾(唔)搭八既(嘅)point」。

  有題目以蔬菜象徵人生

  亦有一些題目引起學生注意,例如「以下哪一種蔬菜更能象徵人生?試談談你的看法。『洋葱』、『苦瓜』」,令人聯想起兩首同名的流行歌曲,引起網民陣陣討論。Barry Ma指「實有人懶叻引歌詞」,Chelsa Kwong笑稱「再下一年會出:你認為單車、垃圾車和南瓜車哪一輛更能代表童年?」單車、垃圾車和南瓜車亦被用作流行歌曲的名稱。

  身為資深中文科教師的簡加言表示,在中文科中,出現這些孝道題目很正常,因為孝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素養,只是古代與現今呈現的形式有異。她直言,孝的精神是永恆的主題,無可厚非,所以取廿四孝的精華是重要的。

  老師:帶動學校關注中國文化

  熟悉中華文化的通識科老師李偉雄表示,今年的考法,對考生或造成壓力以至挑戰。「考生可能不懂,也可能拿來當笑話。」但他補充,考試始終主導着課程和教學,文憑試考中國文化,將帶動學校以至補習社對中國文化的關注,透過廿四孝鼓勵考生重新認識中國文化也是好事。

  另外,有自稱文憑試中文科考生在網上宣稱,自己已獲台灣大學取錄,於是「把心一橫玩大佢」,在口試開始時,先以英文說:「So, today we are gonna to discuss about...」,又自言「佢哋(其他考生)次次開口都畀我CUT」,自稱曾七次發言,最長多達三分鐘。他又聲稱,見到有考生表示希望申請重考,亦有考生「喺個位喊(哭起來)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